涅槃像(2 / 2)
周雅人心下有了预测,或许那处贺砚身处的寺庙就在这浓雾阵护之地。李流云紧紧压着眉眼,从巨大的风涡中隐隐窥见几棵屹立不动的青松。这显然不对劲,周遭所有苍松坚韧挺拔,在风中摇曳生姿,唯独有几处劲松岿然不动,连细小的松针都未颤动半分。若是没有听风知御风,他恐怕还需费很大的周折才能找到阵地关窍。“你们跟紧我。"李流云说罢朝着屹立不动的青松迈去。裹着白雾的风旋罩住了这片山峦,一棵棵高挺的苍松犹如塔刹,那一瞬间,李流云只觉得这些青松像极了佛说的七级浮屠一-佛塔。当他们迈过佛塔似的青松,云遮雾绕地山脊间立刻浮现出一座建筑飞檐。握着报死伞的周雅人立刻看见了久远的画面,是白冤走出茫茫雾障,孑然来到这座佛门前的情景。
林木惊讶道:“真的有佛寺啊。”
连钊道:“这佛寺居然藏在深山的阵法中。”李流云步步走近:“不是。”
闻翼不明就里:“什么不是。”
“不是佛寺,"李流云说,“是佛塔。”
“啊?“于和气不太了解佛道,“佛塔跟佛寺也差不多吧。”周雅人解释:“佛塔内专门供奉佛骨,也就是所谓的舍利,同样也是高僧圆寂后存放遗体的坟冢。”
说话间,他们推开锈迹斑斑的塔门,在寂静的山林间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随着塔门敞开,报死伞中的记忆也随之打开,他们和白冤通过千年光阴同时踏进了这片尘封之地。
上次因为报死伞中雾岚太重,到处都是一片云遮雾绕地看不清晰,再加之周雅人的关注点全在贺砚身上,根本没来得及打量周遭环境。直到此刻耳边响起林木的声音:“诶?这尊佛像怎么是躺着的?”连钊跟过去:“这是尊卧佛。”
李流云开口:“也叫涅槃像。”
于是周雅人才终于在报死伞中看清,那尊让贺砚长跪不起的释迦牟尼涅槃像。
佛坛实则为涅槃台,佛陀造像北首向西,右胁而卧,慧眼微闭,表情十分安详。
“师兄快看这边。”
涅槃像左侧石壁上雕刻着弟子扶棺哀悼的壁画,僧尼无数,中间凿刻荼毗的盛大场面。
荼毗意为焚烧,是指僧人灭度后火化其肉身。佛陀端坐火葬台,下头燃起熊熊烈火,其上便是一座七级浮屠,意为佛陀涅槃后入塔供奉。
周雅人透过报死伞,看见裹着宽袍僧衣的贺砚躬身屈背地蹲在石壁前,满是香疤的手里捏着一把凿子,一锤一锤在石壁上刻出众多造像。周雅人情难自禁挪上前,抬手触摸一道道刻痕,他在心底问白冤,这些都是贺砚凿刻的么?
为什么贺砚皈依佛门不入寺庙佛堂中修行,反而待在深山老林的一幢佛塔里凿刻涅槃像,茶毗图。
到底为什么?
下一刻,有什么东西被林木从涅槃台的石罅中拽了出来。那是一方石匣,很有些分量,林木一个没端稳,差点砸了脚,还好旁边的李流云及时抬手托住。
林木松了口气:“可能是舍利吧,要是被我砸了就坏了。”李流云打开了石匣,里头装着满满一匣子灰。林木很是意外:“灰?怎么是一匣子灰?“既然石壁上雕着涅槃火葬的场面,林木顺嘴猜测,“僧尼的骨灰么?”
李流云却死死盯着石匣上的刻纹念出声:“不死民。”周雅人蓦地转过头。
而这句"不死民"好似捅了马蜂窝,报死伞中陡然山崩地裂,风云突变,轰然一场骤降的天灾。
那些画面来势汹汹,快如急电,蜂拥着从眼前闪过,快到几乎难以捕捉。“不死民?”
“不死民。”
“山海经里的不死民?”
“石匣上刻着不死民是什么意思?难道这里头装的是不死民的骨灰?”“不能吧,这不就是个传说么?”
“这世上哪有什么不死民。”
耳边的震啸太乱太杂,以至于周雅人分不清究竞是几名太行道少年的声音,还是报死伞中的声音。
“不死民在其东,寿,不死。”
“据说有个不死国,国民皆姓′阿',以甘木为食,长生不死。”周雅人整颗心震荡起来,不死国,皆姓阿'一-阿昭苏。“阿昭苏,罪不可赦,万死莫赎!”
“天罚有罪,自此往后,将阿昭苏放逐出境,永不得归!”“绝非寻常意义上的不死,而是死后埋入土中,心脏或者内脏不朽,还是其他什么缘故不太清楚,记载不详,但经数年乃至百年便可复生。”周雅人只觉头晕目眩,已看不清报死伞中的所有场景。无数声音在耳边七嘴八舌,每一句都震耳欲聋。那句“死后埋入土中…经数年乃至百年便可复生″差点让他站不住。阿昭苏,贺砚,观澜……历经那么多重身份,最后再到他自己,不应该是转世吗?不应该是他走过一场又一场的轮回吗?到头来不是什么轮回转世,而是复生,是一次又一次的复生。所以白冤曾经那般锲而不舍地守着阿昭苏的坟茔,然后对贺砚笃定道:“你是阿昭苏。”
所以贺砚才会那么痛苦无助地肯定:“我不是贺砚,我是阿昭苏。”他是阿昭苏,是不死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