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三位一体,成就彼岸(上)(2 / 3)

加入书签

子竟已被那几个禽兽不如的家奴凌辱致死,而女儿也早已被他们随车掳掠去了城中的青楼,生死未卜。

在极度的愤怒之下,谢三失去了理智,将张家满门上下,无论老少,全部斩尽杀绝,未留下一个活口。

当怒火逐渐平息,谢三也开始冷静下来。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他明白,这些佃户们都是些不通礼仪、不懂文字的普通农民,

他们的一生都被束缚在这片土地上,为了生计而奔波。

自己将天书上的那些理念灌输到他们的脑海里,无异于对牛弹琴,根本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与理解。

想到这里,谢三心中涌起了一股新的决心。

他意识到,如果想要寻找志同道合之人,就必须先找那些读书人。

因为只有他们,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天书上的奥秘。

明白了此中关节的谢三,心中已有了计较,

于是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无声息地驾马前往了苏扬郡。

抵达城内后,谢三凭借着从张家得来的丰厚银两,以秀才的身份混入了一群读书人之中。

他知晓,这些读书人或许是他传播天书理念,寻找志同道合伙伴的关键。

在与这些读书人相处的日子里,谢三逐渐取得了他们的信任。

待他自认已与这些读书人相熟之后,便将天书上的内容娓娓道来。他本以为,这些读书人能够理解并接受他的思想。

令他失望的是,结果并未如他所愿。

这些读书人听后,纷纷面露惊愕之色,认为谢三所言简直是大逆不道,与当今所推行的礼仪制度相去甚远。

他们甚至想要将谢三押送官场,以儆效尤。

谢三并未选择暴力反抗,而是选择了离开。

他深知,这个世间已经被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思想荼毒了太多年,想要改变这一点,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但他也坚信,自己总有一天能够找到伙伴,共同缔造出天书上所描绘的那个大同世界。

谢三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选择了一个偏远而宁静的村落作为自己的落脚点。

他亲手为自己剃去了满头发丝,化身为一名苦行僧,开始无偿地为村民们医治伤病。

谢三自称为“大同菩萨”在人间的使者,专门来给这些朴实无华的农民们带来平等与幸福。

转眼间,景隆七年春天悄然而至。

在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里,谢三已经在村落内聚集了一批坚定不移的信众。

他们之中,有年迈的长者,有年轻的壮士,

甚至就连那些平时高高在上的乡绅也被他“打动”,纷纷加入了他的行列。

谢三深知,这只是开始。

他觉得已经是时候带领村民们走出这个闭塞的村落,将信仰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土地上。

他们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最近的一处县城,开始在那里传播“大同菩萨”的信仰与理念。

最初之际,他们的努力并未得到应有的回应,效果微乎其微

更甚的是,他们的活动还引起了当地官府的注意。

谢三眼见局势不利,于是他主动投身官府,承认了自己因复仇而杀了张家十七户。

果然,官府毫不留情地判了谢三死罪,

决定在当日正午,于繁华的菜市口执行斩首之刑。

随着刽子手手起刀落,谢三的头颅瞬间与身体分离,鲜血四溅。

就在这惊心动魄的一刻之后,谢三的头颅竟在几秒钟之内迅速地回到了脖颈处。

更令人震惊的是,那原本致命的伤口也在一瞬间就痊愈了,仿佛从未受过任何伤害。

这样的效果顿时使得围观的无数民众惊悚不已,他们纷纷议论纷纷,不敢相信眼前所发生的一切。

而谢三却只是淡然一笑,宣称自己是大同菩萨的信众,来此是为了给百姓带来真正的幸福与平等。

并且言称:大同菩萨是万佛之中地位最至高无上的佛,人人都应该信奉大同菩萨,

并且以佛门理论主张“万物平等”,就算是女子也应当和男子平等,

以及人人都应该为“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大同理想而奋斗。

至此,谢三因为施展了神迹,也在县城内彻底站稳了脚跟。

不止如此,当天就有不少活不下去的民众选择加入到了他们的行列,

眼见才加入就有粮食发放,更多的穷苦人民也都主动加入到了其中。

大同教在众人的簇拥中成立,并且一致奉谢三为教主。

依靠着谢三那超凡脱俗的力量,以及他所传下的道法与武功,大同教如同猛虎添翼,势不可挡。

他们迅速地攻打下了县城,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的三个月里,苏扬郡全境都如同摧枯拉朽一般,纷纷落入到了大同教的手中。

然而,权力的突然降临,往往伴随着无尽的诱惑与考验。

才刚刚攻下一城之地,大同教内部便开始出现了腐化与堕落的迹象。

那些原本应当发放给百姓、以解燃眉之急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