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所谓壮举(2 / 3)

加入书签

在这种事情上就能看出来臣子的高低了。

陈平和张苍毕竟是后起的一代,不够稳重。

这个时候的扶苏特别想念李斯,如果他在的话,一定会对这件事有更好的见解。

毕竟李斯是个通才,六国之学,古今之书,山医命相卜无一不览。《吕览撰书要员之一。

但是李斯这家伙现在已经被请走了,扶苏只能去问王绾、尉缭、冯去疾三个人。三个年纪加起来超过两百岁的老人,对于这样的问题,也是急得生白发。

冯去疾实在是不愿意去想这里面的利害复杂之事,牵扯到了太多人的利益不说,过去历史给今人造成的遮蔽,不是靠着秦二世一代就能结束的。

更何况修仙这种事,它有个重大的逻辑漏洞。如果修仙成功,那就是飞升去另一个世界。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这个世界消失了,不管是身体还是灵魂的消失,要验证他修仙成功就是去看他是不是离开了这个肉眼能够看到的世界。

那么,悖论就来了。

你没有亲眼所见,怎么去相信对方已经飞升到了另一个更高维度的世界。

更有甚者,灵魂飞升,肉体尚且在,请问现存世界上活着的人如何去论证你的灵魂已经飞升了。

已知更高维度世界的生物可以观测低维度世界,而低维度世界的人观测不了高维度世界。

有些人可以卜,还有的亲眷可以通过托梦的方式去‘验证’,去‘相信’。

可是世界上终究是门外汉更多,更加不要说还有招摇撞骗的骗子呢。

也就是说,没法用一个让所有人都能够信服的工具或者是肉眼可见的东西验证修仙这个事情是真实的,更没有实际的证据证明普通人通过努力修行是可以飞升的。

逻辑链上缺了极其重要的一环。

请...您....收藏6191书1吧六\\\九\\\书\\\吧!

当然最要命的是,绝大多数人沉浸在七情六欲、贪嗔痴恨之中,一念执着,落在这个娑婆世界。

连色欲这一关都过不了,更加不要说走到这条道路上来。

终究是太过荒谬。

冯去疾懂得不比李斯多,但是他懂得难道会比李斯懂得少吗。

他可是左丞相。

“陛下,修仙的事情,就请仅仅限于玉真宫吧。这件事,本来最妥善的处置方法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传到民众的耳朵里,只会闹出更多的是非来。民众会把自己身上承受的苦难,全部归咎于陛下的孝心。”

可惜,冯去疾的答案并没有让扶苏满意。

王绾望了望扶苏,心里不免揪起一个疙瘩来。

他不是第一天认识扶苏这人了,扶苏可不是脑门一拍就做决定的理想主义者。

跟秦始皇一样,扶苏是时代规划师,而他们则是时代筑基师。

他们是跟在扶苏身后执行命令的人,偶尔帮助出谋划策。

一直以来,在国家未来的发展上,天和民会一同做出选择,由谁来替他们做这个决定。

有时候做的对,皆大欢喜;有时候做错了选择,那也自己承受。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他的使命和意义。

虽然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是几万人、几百万人、几千万人、几亿人加起来,就可以完成跨时代的壮举。

在过去,这种世界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秦始皇使得这种想象里的世界,变成了现实。他打造了中央集权制度。

可以说中央集权制度自上而下支配人,但是权力自下而上;所以也可以说,中国是从中央集权制度诞生开始,就成为一个吸纳盘,把所有处在这种政权覆盖之下的每个人,强行的将其力量收束过来,就为了完成某种壮举。

也就是说历史上秦始皇本来还是有着后手的,评价一个制度,不应该只考虑它的结果和意义,为什么不去思考一下这个制度被打造的目的是什么。

既然祖龙奉天命下来,完成这个壮举。那么老天为什么要让秦始皇完成这个壮举,随后经历千年的沉淀,终于使得这个制度固若金汤。

中央集权制度下,所有人都是一体的。把所有人都打造成一体,是为了什么。

如果难以想象秦始皇本人建立皇帝制度的目的,难以想象秦始皇本人修仙的最终目的,不妨去了解那些历来被封禁的知识。

《山海经真的就是一部志怪小说?为什么官方证明不了它不是一部志怪小说,却又敢公然告知所有人洗脑,这就是一部志怪小说?

为什么没有神,却有那么多神像、佛像。为什么四千年前就已经有了佛像,可是却又不停地粉饰说佛法是宗教。

到底某些人想要掩盖什么?到底某些人在害怕什么?到底是谁在恐惧?

嬴政身处的时期,那可是周秦末年。作为天下最有权力的人,他能接触到的就是最高的真理。

所以,从最不可思议的角度,去重新细细品味秦始皇修仙这件历史大事,去重新品味秦始皇打造大一统帝国的目的。

把这两件事结合起来一起想。

甚至,不妨大胆打包几千年的历史仔细想一想,历来的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