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京城变局1(2 / 3)
还是岳文雍等人的动作,如果想跑的话,现在还来得及。
见众人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才发现多虑了,这帮货根本没当回事,仍和往常一样,自得其乐地过着小日子。
当岳文雍问他咋办时,莫行云顿时呆愣当场,表示从未想过。
无奈之下,岳文雍只好将这位文坛新秀请入屋中,一边饮茶,一边耐心开导起来。
乔仁这个大后台倒了,曹如生死不明,江守泰虽未受到波及,但也回天乏力,如果事态继续发展,就该轮咱们倒霉啦。
我等还有崖州靠山,以及许多“宝物”护持,你这个来路不明的举人,现在还有点小名气,未来如何自保?
朝廷收拾我等,或许会有几分忌惮,但顺势扫掉你这个小喽啰,怕是眼都不带眨一下的。......
听岳文雍在那儿危言耸听,莫行云多少有些尴尬,真要把身份透露出来,大家还如何称兄道弟?
正在思虑之际,岳文雍突然表示,面对如此变局,你可不能把自身安危,寄托在别人身上。
此话一出,莫行云不由大惊,眼睛直愣愣地盯着岳文雍,问他何出此言?
岳文雍笑了笑,表示大难临头,你我若是不能同心同德,那还不如就此分开,各谋生路算了。
眼下这种情况,你再待在京城,迟早会露出马脚。
相比名利,还是保命更加重要。......
岳文雍绕着弯地劝莫行云离开,却迟迟不捅破那层窗户纸,显然有所期待。
莫行云内心翻江倒海,茶杯端起又放下,始终没想出应对之法。
现在就摊牌,是不是早了点?京城里,无论是刘度,还是乔仁,都没采纳岳文雍的建议,而是选择就事论事,辩白到底,誓要将名节维护到底。
向范康这种寂寂无名的小人低头,岂是做人本色?
宫中变局,就此再无挽回可能。
在家闲居两月,乔仁再遭贬斥,成了一个种菜的小太监,并被严加看管起来。
之后不久,便糊里糊涂地没了。
与此同时,掌握宫中大权的范康一伙,迅速开始清洗乔仁余党,就连已去怀王府伺候的曹如,也没逃过厄运,很快便被捉拿讯问。
由此一来,乔仁满腔热忱的辛苦操劳、殚精竭虑的奋力托举,以及忠心谋事的种种举措,俱都成为空谈,不留一丝痕迹。
作为朝廷重臣,刘度毫无犹豫地上书请辞,将极度失望的心情袒露无遗,但却于事无补。
辞职肯定是不准的,但想翻盘,显然已无可能。
此时的皇宫大内,已是“猪狗”当道。
当江守泰失魂落魄地跑回城外宅院,诉说内外争斗时,岳文雍只能喟然长叹,指着眼前之人,一时间不知该从何说起。
局面反转如此之快,你等都是饭桶吗?
名节能换来无价生命吗?
多少人会为你等固执陪葬?朝堂、宫内,从来就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呀。
摧枯拉朽,摧枯拉朽啊?你等堂堂官员,和那些无用书生又有何区别?......
面对如此残局,岳文雍只能在心里斥骂一番,然后稍作镇定,示意江守泰先喝茶,把心思稳定下来再说。
细思良久,岳文雍开口第一件事,就是询问曹如近况,可有生命危险?
江守泰摇摇头,表示宫内戒备森严,根本问不到任何消息,但凭怀王与元启帝的关系,应该能保住性命。
岳文雍稍稍吁了口气,又问他之前所言,是否向曹如传达?
江守泰连忙点头,说是曹如为人灵活机变,还是有些自救能力的。
随后,岳文雍盯着江守泰,问他有何想法?若是就此离开京城,回家显然不妥,倒是去广东发展,是个不错的抽身之策。
无论如何,华兴都不会出卖老朋友。
江守泰沉默良久,许久未作表态。 无奈之下,岳文雍只好自说自话。
如果不想走的话,那就赶紧改换门庭,找一个更粗的腿抱住,待将来时机成熟,或许还有“反击”的可能。
听岳文雍说出这项建议,江守泰似乎有所感悟,一个劲地点头表示认可,并言称局面仍未崩坏,朝内许多同仁依然愤愤不平,只是碍于皇帝威严,不得不暂时蛰伏而已。
待那范康势头渐落,必会迎来绝命反击。
听到此番言语,岳文雍再次长叹,心中鄙夷,脸上却是写满无奈。
沉闷半晌,江守泰情绪明显稳定下来,略带疑惑地看向岳文雍,问他为何不提刘度?
岳文雍笑了笑,表示刘度乃是朝堂重臣,自有存身之道,无需我等忧心。
见岳文雍并并未继续说下去,江守泰只好接过话茬,又说了不少刘度的事迹,总之事虽不成,但却并非大人出力不够,而是皇帝受小人蒙蔽,偏听偏信所致。
只要刘度待在内阁,仍受皇帝信任,那就还有反转的机会。......
江守泰絮絮叨叨地说着朝堂之事,岳文雍似乎若有所思,除了静静听着,再次闭口不言。
直到江守泰按捺不住,直接向岳文雍问计,才等来两项建议。
按照岳文雍的估测,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