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诚意(2 / 3)

加入书签

中如今是何情况”

“自冷僧机往城中送信以后,朝中各部大臣对议和之事皆讳莫如深,如今已无人再上疏奏言议和之事”

朱朗放纵冷僧机等人在城中自由行动,一方面是想看看能否钓到大鱼,另一方面却是要用清虏使团,来让朝中这些大臣闭嘴

清廷派遣使团前来议和的消息传入朝中以后,朝中当真有相当一部分大臣上疏讨论议和之事,而这些大臣之中,又尤以闽粤两省出身之人居多

朝中大臣虽然有人支持议和,但倒也也没人敢说按照眼前战线,划分国境议和

这等事情是谁也不敢说的,北都南都,如今皆在清廷手中

这等情况下谁敢劝说朝廷放弃两都不要,即行议和,恐怕第二日就要被人打成国贼

朝中支持议和的大臣,大多意见都是在清廷归还南都的情况下,才可与清廷议和

但实际上这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清廷此时虽然主动前来,但清廷朝中形势并未有根本变化,清廷八旗主力仍在

清廷此来最多便能接受以当前战线议和,绝不可能把南京凭白吐出来,归还明廷

但现在的问题并不在此次议和到底能不能成,而是此事根本就不该有人去提

若是此时承认归还南京便可开始议和,那今后朝廷一旦收复南京,清廷再派人来,朝廷是不是就可以开始与清廷议和了

是不是只要拿回了南京,朝廷就可以开始休兵止战,与清廷划江而治,坐在南方安享世界了

朱朗也没心思再与朝中这些人争论,于是便决定用清廷使团让朝中这些人闭嘴

清廷使团行动以后,效果果然也是极好,冷僧机送信以后,朝中几乎已经没有大臣,再敢去谈什么议和之事

鞑子正使正在城中大肆送信,鼓吹议和若现在还有大臣要上疏劝谏议和,那你这贼子到底是何居心,是不是已经被鞑子使团暗中策反,想要替鞑子做事

冷僧机给朝中各部重臣送信,目的是为了促成议和声势,但结果却是朝中此时反而无人再敢言议和

朝中各部重臣此时为了洗清自己的嫌疑,也开始大力压制部中官员,严禁麾下官吏再去上疏讨论议和之事

朱朗听完朝中情况,思索片刻,便开口说道

“那些信拆看完以后,放回信封之中重新密封装好,然后找个时间,当着朝中众臣的面直接烧了吧”

“是,臣明白”

李承志恭声应是,李承志正要继续禀报策反清人使团之事,但此时李国用却是走入房中,开口说道

“殿下,瞿阁老领着内阁一众阁老求见”

李承志此时也是开口说道

“鞑子正使冷僧机通过鸿胪寺求见瞿阁老,此时瞿阁老应是与冷僧机谈完了”

朱朗闻言,也是直接回道

“让他们进来吧”

书房之中,瞿式耜吕大器等五名阁臣皆是坐在房中,朱朗看完瞿式耜所呈的信件,脸上神色也是一冷

朱朗令李国用将信件传给下方几名阁臣,而后看向下方的瞿式耜

“确认是钱牧斋所写的了吗”

“臣认得笔迹,此信确是钱师……牧斋先生所写”

瞿式耜犹豫片刻,这才开口回道,果然下一刻,上方便传来一声冷哼

“好个钱谦益,好个头皮痒”

此时房中的几名阁臣也是看完了钱谦益书信,脸上也是神色莫名

钱谦益在此时名气极大,在崇祯朝时,钱谦益简直堪称天下士人领袖

也正是因为钱谦益的名气,在钱谦益选择降清以后,关于钱谦益的各种传言,也是在士林之中疯传

钱谦益最出名的两件事,一个是水太凉一个是头皮痒,水太凉因为有柳如是的参与更加出名

但实际上经过考据,水太凉基本可以认定为假,而头皮痒却是基本为真

清廷占领江南后下令剃发,彼时南京城中百姓士人议论纷纷,钱谦益听得清廷之令后,对家中之人说头皮甚痒,便出门而去

钱府之人以为钱谦益是出门买梳子,但等钱谦益回家以后,家中之人却赫然发现钱谦益竟然已经剃发,留起了辫子

清军攻至南京城下时,钱谦益与王铎领着城中百官开城请降,投降之后钱谦益写信招降江南各地士人,随后又入京师出任清廷礼部侍郎

钱谦益在京师之中只待了一年,便告老归乡,从钱谦益后期暗中协助明廷义军的行动来看,钱谦益此次出仕应是为清廷所迫

钱谦益前期屈膝降虏,后期又散尽家财暗中资助江南义军,单从这一点来看,钱谦益也不过是一个还算良心未泯,但贪生怕死的文人罢了

若钱谦益只是明廷之中的一介普通官吏,单从钱谦益的行动来说,谁也无可指摘,甚至还能称得上一句其情可悯,但这个评价对钱谦益来说却是不行

钱谦益是什么身份,钱谦益在降清以前乃是大明东林领袖,士人魁首,文坛宗主,声名遍及天下

钱谦益身负天下名望,怎么可能去用一个普通小官的标准,来对他进行评价

你不能在享受天下赞誉之时,才记得自己是士人领袖

钱谦益降清带来的影响极其恶劣,钱谦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