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取士(2 / 3)

加入书签

下方读卷官正读着此次的状元考卷,但朱朗翻看了一下礼部呈上的三篇文章,脸上却是眉头微皱

“停一下,先不要念了”

读卷官神色错愕停在原地,脸上有些茫然,朱朗看向下方吕大器等人,开口说道

“只有这三份的卷子吗”

“这三份考卷经朝中审阅,诸位阅卷官皆认为此三篇策论义理娴熟,识见深入,是以呈为三鼎甲,敢问殿下可是有何处不妥”

吕大器神色疑惑,朱朗闻言却没有说是,也没有说不是,只是微微摇了摇头,对着下方的李国用,开口说道

“去把此次殿试的考卷都取来”

李国用很快便领着内臣,将殿试考卷取来

瞿式耜吕大器等人看着上方不断翻阅着卷子的朱朗,亦是面面相觑,显然监国殿下对此次定下的三甲并不满意

朱朗埋头阅卷,说是阅卷,但实际上用扫卷更为合适,朱朗阅卷速度极快,基本只是扫上一两眼,便立即放在一边

这种速度肯定是没法把握住考卷要义的,下方的瞿式耜等人,亦是不知监国殿下到底是在以什么标准来阅卷

殿中一片寂静,只有监国殿下翻阅考卷的哗哗声,二甲两百一十七名考卷很快便翻阅而过,其后监国殿下竟又去翻看三甲考卷

吕大器此时脸上也是凝重起来,吕大器兼管礼部,殿试事务亦是礼部在主持

殿下此时去翻看三甲试卷,岂不是阅卷官定下的二甲二百余份考卷,竟没有一份能合监国殿下的心意

上方朱朗飞速翻阅着考卷,此时朱朗手中却是忽然一停朱朗将手中的考卷仔细看了两眼,而后便微微点头,将这一份考卷取出

朱朗继续翻阅考卷,在三甲考卷几乎翻到底部之时,这才又终于抽出一份答卷

朱朗看着手中考卷,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满意之色,再看试卷旁的考生姓名,上面赫然写着陈永华三字

朱朗觉得此人名字似乎有些熟悉,略一思索后,朱朗脸上却是露出一丝笑意,他却是没想到此次会试,竟将此人也揽到了朝中

陈永华这个名字可能比较陌生,但若是说起此人的另一个化名,那就很熟悉了

陈永华亦名陈近南,正是某部武侠小说中闻名天下的天地会舵主,为人不识陈近南,阅尽英雄也枉然,朱朗怎么可能会不记得此人名字

陈永华在现实中可不是什么天地会舵主,而是明郑后期郑氏麾下的重臣,乃是开台三杰之一

朱朗又看了一眼先前取出的那份考卷,这份考卷考生的名字名为李颙,朱朗思索一番却是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印象

朱朗也没有多想,将陈永华两人的卷子取出,而后又从礼部呈上来的三份试卷中取了一份,递给一旁的李国用

“孤以为此三份考卷文实兼备,可为三鼎甲,诸卿也一起看看”

李国用将三份考卷递给下方瞿式耜等人传阅,众臣很快也明白了监国殿下,刚才到底在寻找什么

陈永华策论的核心只有一条,那便是钱粮

陈永华出身闽省同安,与粤省潮惠相距不远,潮惠两府分田之事,当初在闽粤之地弄出极大的声势

陈永华亲自游历两府,见过两府改制的新风貌后,却是坚定认为朝廷若欲富国强兵,必须全面推动七斗粮制

李颙策论的核心却是选贤用人,这一个主题并不稀奇,廓清吏治,选贤用能,这是策论考题中的万能模板

二甲诸多考卷中,亦有许多人由此入手破题,但李颙的考卷却比旁人更为激进

请...您....收藏6191书1吧六\\\九\\\书\\\吧!

李颙认为先前朝中之所以弊端丛生,便是因为朝中太过注重出身,而不重实务能力

只要能精于八股文章,无论有无治事之能,皆可得任高官,而若无科举功名,无论有才无才,皆只能永远沉沦下僚

李颙认为朝廷当打破旧规,唯才是举

胥吏也好百姓也罢,只要真有能力真能做出成绩,都应放开上升途径让人为官

只有这样朝廷才能广罗贤才,凝聚一批精于实务的贤才官吏

吕大器等人看完两人考卷,也终于知道这两人的考卷,为何被塞到了第三甲之中

陈永华主张的七斗粮制,损害了士绅群体的钱粮,而李颙要求在科举之外,开放胥吏百姓为官,则是危及了士人群体的上升渠道

这样两份大逆不道的考卷若不放到第三甲,那还要将谁的考卷放到三甲

若是在会试之中这两人敢如此写,恐怕这两人直接就会被黜落

朱朗却是不管下方众臣所想,见得众臣看完考卷,便直接开口说道

“孤以为陈永华此卷可为状元,李颙此卷可为榜眼,礼部所呈头名顾炎武可为探,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吕大器等人看着上方神色坚决的监国殿下,此时也皆是沉默下来,他们此时也明白了监国殿下刚刚阅卷时,为什么能看的这么快了

监国殿下刚才根本就不是在找什么精妙文章,而是在按图索骥

陈永华之所以能点状元,不是因为他的文章写的有多好,而是因为陈永华在鼓吹七斗粮制,李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