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陈衹(1 / 2)
陈祇将剑御至虚无,自神祇融合剑身后,直接以群星天宫砥砺剑锋。
剑名秉烛,开辟识海的那道光线就是孕育本命飞剑之物,与剑术传承有不小关系。
陈祇本来想取名“晦冥”的,可又想到遗山中前身传道,他便改为秉烛了。
前身对于陈祇来说,就是那黑夜中苦熬挣扎得来的唯一光亮,他如今不过是秉烛夜游。
至于晦冥就当未来佩剑的名字了,反正炼化成本命物之后也没太大区别,无非就是有无神通而已。
陈祇看着整个剑身都被道意挤压淬炼的秉烛想道:“‘我’对此剑的评价好像很高,不知道是属于极兵还是臻兵。”
世间与攻伐有关的一类器械,其品秩都划分为:法兵、玄兵、仙兵、臻兵、极兵。
而法宝一类则是:法器、法宝、灵宝、古宝、至宝。
有物夺阴阳之巧,成就物华天宝之名;宝物又有先天后天之分,灵力深浅,道力大小不定。
修士境界不同,所炼化过后的法宝品秩也不同,想要真正像修行境界一般为器物定级是件很麻烦的事,有个大概即可。
因素繁多,所以不可迂腐的为其盖棺定论,若是合适,法宝自然与修士相得益彰。
陈祇突然有些头疼,因为想起前身那句“有物降物来”。
在留下来的记忆中,那位前辈的剑术道法都很高,甚至可以说于此天下“无我”,就是是和前身比起,仍旧高出一筹。
想想前身出剑姿态,尚且敌不过,再想想自己要去杀这么个人……陈祇不由感慨道:“天命难违啊。”
识海之中,列星昭递,道化成座座天宫巨阙后,飘渺人影闪烁其中,陈祇心念一起,那些由围绕天宫星辰变化而来的金色文字就如获得敕令一般,乖乖的排列在他眼前。
『论述八则—炼心篇』,形、神、意、气、欲、念、心、思。
“涵盖万有,纪纲群论。”陈祇发现自己知道越多,不知道的就会更多;光是“气”和“思”这两条细则所包含的登天大道就不知有多少条。
气:大道衍生下的灵气,真气,气运,气机………众生及世间的浩然气,侠气,书生气,烟火仙佛气……
如果说“气”有迹可循,看得见摸得着,但这个“思”就让陈祇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在此经文中,“思”是“意”“念”“心”三者所存在的痕迹,也是人能超脱万物,成为万灵之首的重要因素。
陈祇不禁想道:“假如思想、思考是人区别于世间生灵死物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作为人族原生思想的起点又是在那里,是什么时候?”
片刻后又想,“罢了,既然想不通就说明非现在的我能明白的,时机未到也不说定。”
等都看过一遍后,陈祇发现有条细则让他格外的感兴趣,就连其含义都觉得大些,那就是“欲”。
理由很简单:人生天地间,想要人身小天地不输外界大天地光养气练气是不够的。
必须得让人之情绪与天地万物的规律相同,且亘古不变的存于世间,这也是超脱关键。
“修道练气,是要摒弃七情六欲,除却一切杂念来幽居山中,如此才算真神仙,若处世俗,早晚溺毙,用不得超脱。”
“今得此传承,以让我窥天容道貌,今及另起一峰,修它个精神超脱大自由再说。”
此言语落下,陈祇作古道心逐渐成形,开始趋于圆满。话如此说又不尽然,兴趣是好恶所在,能不能看懂,闭关修道时能不能体悟才是关键。
这非谈天赋资质问题,而是境界,心力算力不够就无法推演至无穷,无法衍生道痕脉络。
如此一来自然就理解不了某些道藏经文,不过决定修士高度的终究是天赋,当下不理解不代表以后也是一样。
努力可能有用,可能有。毕竟“道”不会厌恶亲近任何人,而且路就在脚下,人人可走。
陈祇使劲拍了拍脑袋,有些自嘲道:“越看越糊涂,可别睡着了。”
念及此处,陈祇又看了问道根底篇,「征道」。
还有修行登高篇的,「青祀四经」。
陈祇感慨道:“这些东西往世俗一丢,就好像扔块蜜饯在蚁巢一般。”
但有点可惜,这两篇他暂时看不了,要等到外境修成时才能“翻开”,不然可以用经文砥砺境界,精进修行。
其实不止是这个,大概十之七八的东西他暂时都只能看看而已。
只有等到哪天修为够了,才能熔铸一炉,彻底“吃下”所有传承。
心中有了计划的陈祇开始将神识聚拢,选了部经文后打算闭关修炼外境。
「神霄玉皇经」当年某一战的遗留之物,汇总当时天下修行法门、见闻,以及能走的修行路。
陈祇现在要将金丹大道圆满,看这部经文就很合适,仙人四境修行,其实可分为四层,曰‘真人’‘神人’‘至人’‘天人’。
在跻身蝉蜕时,修道之人会有一种玄之又玄,类似悟道的感觉。
此时是修道之人修行路上最大的一道关隘,能否在未来时成为‘神仙’很关键。否则越往后修行越是困难。
难道最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