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秦皇汉武,唐宗女皇,全部都动起来了(1 / 3)

加入书签

此刻的秦始皇,表情无比的威严,充满着睥睨天下的霸气。  这让许多老臣身体一震。  那个印象之中雄心勃勃,以征服一切不臣为己任的秦王嬴政,回归了!  秦始皇定了定神,有条不紊地做出了安排。  “传令到岭南去,让赵佗回归咸阳城述职。”  “发命令去敦煌,命偏将项羽回归咸阳述职。”  “蒙恬,你将负责漠北方向的开拓,朕给你三万火枪兵。”  “王离,你负责西域方向的开拓,朕给你两万火枪兵。”  “再传令给蓬莱郡、吴郡,重启所有造船厂,用最短的时间给朕制造出能出海的船只。”  秦始皇的命令一条条地下达,立刻就被一旁的臣子们奋笔疾书记录在案。  紧接着,大秦的八百里加急使者从皇宫之中驶出,沿着大秦王朝修建的驰道,以最快的速度朝着远方而去。  做完这一切之后,秦始皇转头看向了扶苏,语气加重。  “接下来,大秦将会在四个方向同时用兵。”  “扶苏,你需要帮助朕分担更多的责任。”  “从现在开始,每年科举取士的规模扩大三倍,由你亲自负责。”  扶苏的身体下意识地挺直了,年轻的脸庞上流露出兴奋的光彩。  “儿臣遵命!”  扶苏从小就亲眼见证了秦始皇灭亡六国,一统天下的伟业。  如今又在视频之中看到了强悍的大唐是如何开疆拓土的。  他的心中,燃起了熊熊的开拓之心。  大秦,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怎么能被别的王朝超越?  我们大秦,要成为最强的,后无来者的王朝!  秦始皇极为少见地大笑了起来。  “好,三年之约,朕要让大秦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另外一个世界之中,汉武帝哈哈大笑。  “好好好,朕这一次就要让他们知道,千古四帝之中,朕才是最强悍的!”  汉武帝看了一眼金日磾,淡淡道:  “你做好准备,漠北方向的开拓需要你的出力。”  金日磾愣了一下,一直冷静的表情无法维持。  作为匈奴的王族后裔,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这辈子还有离开长安的可能。  汉武帝显然察觉到了金日磾的心思,悠然开口:  “之前朕确实不会让你离开长安,但现在朕可是和其他两位千古大帝在比拼。”  “朕,需要所有的力量,一点都不能少。”  “更何况……”  汉武帝说到这里,翘起了嘴角。  “金日磾,看看眼前的金幕吧,就算你真的敢反叛,朕又有何惧呢?”  金日磾缓缓抬头,注视着空中那巨大的金幕,眼中不可遏制地露出了敬畏的表情。  陪伴汉武帝看过这么多盘点视频的金日磾,早已经清楚金幕的分量。  这是神迹!  正如汉武帝所言,有了金幕之中各种武器制造、国家治理、经济提升等手段的帮助,大汉的强悍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想象。  越了解金幕的存在,就越明白背靠金幕的大汉究竟有多么的无敌!  金日磾恭敬地弯下了腰,对着汉武帝开口道:  “金日磾永远都是陛下和大汉的奴才。”  汉武帝目光转向一旁的江充。  “江充啊,你最近不是很闲吗,总在忙一些有的没的。”  江充一听,冷汗顿时滴落。  最近江充正在忙碌的事情无非就是暗中调查霍去病和霍光兄弟,以及卫青的卫氏家族各种罪状。  为的,就是扳倒太子刘据!  这种调查,当然是不可能瞒得过汉武帝的。  难道陛下这是要卸磨杀驴了?  还没等江充回过神来,汉武帝就继续开口了。  “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先放一放,你要做的,就是把长安城之中所有的蛀虫都给朕抓出来。”  “之前朕允许他们的存在,但现在朕不希望在这三年里,有任何人拖大汉扩张的后腿!”  江充愣了一下,很快回过神来。  陛下的意思是,搞钱!  大汉对外战争,需要的首先就是大笔的军费和资源。  商业税改革推行虽还算顺利,但那是细水长流,不符合如今大汉要在三年内猛烈爆发的需求。  故而,汉武帝的选择就是——抄家!大汉之中,有许多高门大族,要么是开国勋贵之后,要么是皇族,还有许多是各地的豪族。  只要把这些家族全都抄了,不,只需要抄其中一部分,应该就足以支撑三年国库的各种消耗了。  至于找什么理由抄家,那就更简单了。  哪个高门大族之中不出几个纨绔子弟,没有一摊违反大汉法律的烂事?  就算没有,陛下说他有罪,他也必须有罪!  江充深吸一口气,激动地开口道:  “臣谨遵陛下旨意!”  汉武帝嗯了一声,转头看向刘据。  “据儿,你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全力发展大汉的科举,提升大汉文化在新征服地区的影响力。”  “霍光在这件事情之中将作为你的助手,若是还需要其他帮助,你都可以向朕奏报!”  金幕评分,可不仅仅是只有扩张这么一个方面。  汉武帝的追求,也并不仅仅是九十分。  他要的是满分,压过李世民和嬴政!  贞观世界之中,坐在皇位上的李世民,表情非常的悠然。  “扩张疆域这方面,咱们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了。”  说着,李世民的目光落在了李靖身上。  “药师啊,朕决定了,就由你来作为吐蕃道行军大总管,总督河西、西域、关陇、巴蜀所有大唐军队,负责灭亡吐蕃事宜。”  李靖明显吃了一惊。  在场的群臣也同时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