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秦始皇找鲁班后人,刘邦大喜,王莽自毁基业还在继续(2 / 4)

加入书签

,其实也算是当世名将。  但很可惜,他们碰到的是项羽!  谁和项羽对攻,谁死!  刘邦一开始不信邪,和项羽正面交锋几次,都被打得一败涂地。  后来学聪明了,在鸿沟和项羽长年累月的对峙,就是不正面打。  然后侧面派韩信去抄项羽的后路,从赵国一路打到齐国。  又让彭越在项羽的背后到处搞事,还策反了项羽的心腹九江王英布。  直到让项羽粮草供应断绝,后院到处起火,士气降低到谷底后不得不撤退,刘邦才终于取胜。  想到这里,刘邦又是一阵感慨。  “说真的,项羽也就是脑子不太好。但凡他的脑子好一点点,就凭他那天下无双的武力,嘿嘿,谁也别想从他手里抢过皇帝的位置!”  东汉世界。  宋弘忍不住道:  “这昆阳之战真是荡气回肠,陛下得天命之助奋起灭掉伪朝,实在是让臣等敬服。”群臣也是纷纷开口,各种称赞。  这些称赞固然也有恭维的成分在,但更多的还是发自内心。  在场的绝大部分人,其实都是昆阳之战后才成为刘秀部下的。  故而,他们对昆阳之战也只是道听途说了一些东西。  如今亲眼所见,了解了整个战争的来龙去脉,反而更加佩服了。  这种绝境,真不是一般人能克服的!  刘秀拍了拍桌子上的王莽脑袋,笑道:  “朕当时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死定了,哈哈。”  “最后能获胜,朕自己每每回想,也是不敢置信啊。”  太子刘庄在一旁想到一些事情,好奇开口。  “儿臣听说决战的时候有陨石降落,金幕之中怎么没有?”  昆阳之战,在当时就已经震动天下。  几十年下来,更是传得神乎其神。  刘庄听到的一个版本就是,刘秀当时伸手一指新军副将王寻,大喝一声:“天谴!”  然后天上直接掉一块陨石下来砸死王寻,新军当即吓得尿了裤子,一哄而散。  刘秀闻言,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世人总是喜欢添油加醋,金幕之中展现的才是事实。”  “陨石确实有,但也就只有决战前夜落下的那一颗了。”  顿了顿,刘秀又道:  “不过仅仅是一颗陨石,确实也相当有用,对两军的士气还是造成不小影响的。”  在这种迷信的时代,陨石就属于是所有人心中的“天罚”,作用不可估量。  刘秀笑道:  “当然这一战的胜利,也不仅仅是朕一个人的功劳,所有将士们拼命守城决战,才能有最后的成功。”  “庄儿啊,你要明白,领袖的作用固然不可估量,但每一个参与者,哪怕仅仅是一个小兵,也是能为胜利添砖加瓦的。”  “永远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人的作用,明白吗?”  刘庄若有所思地点头,心中隐隐约约地明白了自家父皇为什么会喜欢团结众人。  这应该就是父皇的用人之道,成功之道!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伴随着赤眉军和绿林军的节节胜利,王莽的新朝进一步地陷入了危机之中,摇摇欲坠。】  【但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王莽也并不是没有挽救的机会,新朝之中也并不是没有能力挽狂澜的能臣。】  画面中,一队赤眉军冲入了一座村庄内。  这些赤眉军踹开了一座座院子的大门,冲进去就开始抢掠房屋内的粮食,牲畜以及各种能抢夺的财物。  一户人家之中,当家的男子见状极为愤怒,上去想要阻止。  “这是我家的东西,你们怎么能如此抢夺!”  然而男子的理论完全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他很快就被数量众多的赤眉军打倒在地,浑身是血。  为首的赤眉军小校见财物已经抢夺完毕,冷笑后一口唾沫吐在了男子身上。  “老子们这可是替天行道,尔等这些只知道臣服于新朝的贱民,天天跟王莽做牛做马,活该你的东西被抢!”  男子奄奄一息,奋力道:  “这是我辛辛苦苦多年才攒下的家业,你们都抢走了,我们怎么活?”  赤眉军小校哈哈大笑,道:  “我管你们怎么活?老子们替天行道起事反新,就得有足够的物资支撑,你们死不死的,与我何干?”  便在此时,外面突然一阵混乱。  赤眉军小校大为不喜,对着外面喝道:  “搞什么东西?”  没有人回答,只有惊恐的叫声传来。  “田况来了!”  赤眉军小校大吃一惊,赶忙落荒而逃。  他带着队伍和抢夺来的物资才刚刚抵达村口,就被另外一支部队给拦截住了。  这支部队的最前方,是一名新朝官员。  【翼平连率,田况。】  田况看着这支赤眉军,双目中闪过一丝怒火。  “该死的反贼,竟然荼毒乡里!”  “来人,把他们拿下!”  田况一声令下,身后的新军立刻冲了上来,将这群赤眉军杀得七零八落。  很快,所有抢夺来的物资都被缴获。  田况长出一口气,对着部下吩咐道:  “去把村子里的乡老带出来,让他安排一下,谁家的物资自己都领回去。”  村子之中很快就有许多村民出现,领回自家物资,对田况自然是千恩万谢。  田况笑了笑,婉拒了村民们款待的要求。  “诸位,赤眉军四处作乱,还有许多和你们一样的村镇需要本官前去拯救,本官就不在你们这里停留了。”  田况转身刚刚要走,突然一名年轻村民越众而出,高声道:  “田大人请留步!”  田况停下马,看了这名村民一眼。  村民一脸愤慨,大步走到了田况面前,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