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岳飞觐见赵构,大宋的怂让秦始皇父子都破防了(4 / 6)

加入书签

点吧。  这座大殿中的君臣都属于是大金开国一代的精英人物,他们是非常懂得尊重现实的。  很快,金国就释放了之前扣押的宋国使者王伦,让王伦把完颜宗翰的信送到赵构的面前。  里面有一句话,让赵构反复观看。  “……既欲不绝祭祀,岂肯过为吝爱,使不成国。”  赵构浑身颤抖,激动莫名,随后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  “好,好啊!”  “大金终于承认朕是一国之主了,真是太好了!”  赵构差点就流下眼泪来。  这么多年来,任凭赵构怎么低声下气,金国始终认定宋徽宗和宋钦宗才是大宋正统皇帝。  从这个角度出来,金国自然认为宋国已经灭亡。  赵构?  一个自封皇帝,毫无正统的家伙罢了。  这封来自完颜宗翰的信,是金国第一次承认赵构为一国之主!  【喜出望外的赵构立刻命潘致尧为大金奉表使,高公绘为副使,准备了大量礼品送给金国皇帝、大臣。】  【当然,为了安抚宋国内部的汹涌民意,赵构也假模假样地准备了一点礼品送给宋徽宗、宋钦宗等人。】  【甚至赵构为了早日求和成功,还特地准备了一份礼物给夹在金国和宋国中间的伪齐政权,表示只要能和谈,大宋可以承认伪齐政权。】  对此,力主北伐的左相吕颐浩自然是颇有微词。  但吕颐浩被罢相一次,也不敢直接反对赵构的意见,只能委婉地提起。  这一天,吕颐浩在前来和赵构议事完毕之后,便对赵构道:  “臣听说西夏已经好几次遣使去吴玠军中,似乎有和大宋南北合击关中之意。”  “陛下不妨以张浚作为使者,和西夏方面多多沟通。”  赵构皱眉,心中大为不喜,道:  “这会不会影响朕和大金的议和?”  吕颐浩心想你这不是废话吗?  吕颐浩咳嗽一声,正色道:  “陛下,议和的事情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大宋做好两手准备,万一开战也能有所应对啊。”  赵构默然片刻之后开口道:  “这也算是有些道理,这样吧,你让张浚可以见一见西夏使者,但是绝对不能提起什么南北合击对抗大金的事情!”  吕颐浩也知道这件事情一时半刻是急不来的,就答应下来然后退下。  等吕颐浩退去之后,赵构脸色闪过一丝阴霾,自言自语。  “这个吕颐浩,最近怎么好像失心疯一样天天喊着要北伐?”  “再这样下去,可留不得他了。”  【不久,潘致尧和高公绘两位使者出使金国返回,赵构第一时间接见了他们。】  潘致尧对着赵构禀报道:  “陛下,大金的态度颇为无礼,但从臣的观察来看,大金高层的确是已经不再保佑灭亡大宋的希望了。”  高公绘也表示赞同。  对此,赵构不由大喜过望。  “好好好,两位卿家果然能给朕分忧啊。”  “既然大金已经准备议和,那么朕也该准备一下,再度派出使者和大金好好商谈……”  “嗯,不对,应该是邀请大金使者前来商谈!”  等潘致尧和高公绘两人离开之后,赵构立刻就召集左相吕颐浩和右相朱胜非前来。  吕颐浩明显有些着急,禀报道:  “陛下,北伐的各项准备都已经完成了,不知陛下何时下令北伐?”  为什么选在夏天北伐,当然是有原因的。  金国女真人都是出自白山黑水,一年之中有大半年都是冰天雪地。  这就让女真人有了抗寒却不耐热的基因特性。  兀术之所以在江南败北,这种基因特性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作用。  对金国来说,最好的作战季节就是冬天,最差的作战季节就是夏天。  现在已经是农历五月份,六月份就是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三伏天,宋军在这种时候出兵是最为合适的。  吕颐浩已经辛辛苦苦忙碌了北伐这么长时间了,眼看最佳时机就要错过,怎么能不着急?不曾想,赵构在听到吕颐浩的这番话之后却勃然大怒,道:  “朕早就已经告诉过你们,大宋最紧要的事情就是跟大金议和!”  “你倒好,作为大宋左相,每天心里就知道想着什么北伐北伐!”  将吕颐浩痛骂一顿之后,赵构大手一挥。  “没有什么北伐了,这一次的北伐取消!”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又一次无语了。  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甚至都有点好奇了。  “朕是真搞不懂啊,什么样的人生经历才能养出赵构这种人呢?”  扶苏对此也是极为疑惑,开口道:  “儿臣一开始看到赵构是个文武双全之人,还以为他属于隋炀帝杨广那种好大喜功,最终因为战争失败而导致国家灭亡类型的昏君呢。”  “可没想到,赵构居然是这种类型的……”  说着,这对皇帝父子也是面面相觑。  想不通。  真的想不通。  秦始皇呼出一口气,道:  “都看了这么多部视频了,朕原本以为后面的视频都不会让朕感到有什么惊奇或者意外了。”  “但赵构……”  秦始皇忍不住摇了摇头。  好色的败家子皇帝看过了,残暴的看过了,先英明再愚蠢的看过了,甚至低智商的都看过了。  但万万没想到,竟然还有赵构这种怂到底的!  秦始皇父子面面相觑,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中。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其实也是一种破防。  一旁的王离突然心中一动,开口道:  “陛下,其实赵构一开始也不怂的,他在金军大营之中不是还表演过一番射箭吗?”  秦始皇摇了摇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