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热血才刚沸腾岳飞就出事了,赵匡胤直接破防(3 / 6)
个消息。 “韩世忠北伐吃了败仗!” “啊?”岳飞傻眼了。 东西两路北伐,我西路军岳飞都还在觐见陛下呢,你东路军韩世忠就吃了败仗了? 这啥情况啊? 岳飞赶忙跑去兵部打听。 他现在的地位基本上和兵部尚书侍郎是平起平坐的级别,所以很快就得知了详细情况。 原来是韩世忠心急了。 岳飞驻军是在湖北的鄂州,这个地方在大宋时代并不算特别发达,而且岳家军足足十万人是所有兵马之中数量最多的,需要的补给也是天量数字。 所以按照计划,岳家军需要三月份才能获得足够出征的资源,届时方可出征。 但韩世忠就不一样了。 本身韩世忠驻扎的淮东地区就是大片平原,而且又距离大宋如今核心区江南最近,兵马数量也少于岳飞,获得补给的速度自然远比岳飞更快。 正月初刚开完,正月底韩世忠就补给完毕了。 这下子老韩心中自然就蠢蠢欲动了。 然后韩世忠一想,岳家军声势最大,伪齐和金军肯定大部分防守兵力都在荆州襄汉方向。 我老韩这边早点出兵晚点出兵其实也无所谓的,反正都是面对少量敌军。 于是二月初,韩世忠就急不可耐地出兵了。 刚开始的时候非常顺利,韩世忠在宿迁附近旗开得胜,击败了一支大约五千人的伪齐军。 随后韩世忠乘胜追击,进军附近伪齐最大的军事要塞——淮阳。 但伪齐在这里早就已经布置两万重兵防守,韩世忠急切之间难以攻克。 更让韩世忠没想到的是,伪齐军和金军竟然并没有把襄汉方向当成主力防御,而是依旧把主力放在了金军更喜欢的南下路线,也就是两淮这边! 韩世忠才包围淮阳十天左右,数万金、伪齐联军就赶到了。 韩世忠手底下才四万人,淮阳城里城外的敌军加起来将近八万。 这怎么打? 无奈之下,韩世忠只能选择撤军。 由于敌军势众,宋军撤退的时候不免有些急切和狼狈。 金、伪齐联军趁机追击,斩杀和俘虏了韩世忠殿后部队大约一千人出头。 韩世忠只能暂时驻扎于宿迁,等待局势变化。 这就是所谓的“韩世忠北伐失败”真相了。 岳飞听完之后长出一口气。 还好还好,只不过是一次主动撤退。 本来就只有两路北伐,如果岳家军还没出动韩世忠就已经大败而归,那这第二次北伐岳家军就要面对伪齐和金军在中部、东部战场的所有兵力。 那就真的很难打了。 岳飞离开兵部,回想着早些时间和赵构的对话,心中不免有些沉甸甸的,蒙上了几分阴影。 但很快,他就重新振作了起来,轻声自语。 “当年不过两千人,如今麾下十万兵。” “再难,能难得过当年?” “且尽人事,听天命便是。” 【在觐见完赵构后,岳飞火速赶回鄂州,便有了之前的那一幕誓师北伐。】 【然而岳家军才刚刚从鄂州出动不久,抵达襄阳的时候,一个噩耗传来。】 一名少年脸色苍白,踉踉跄跄地冲到了岳飞的面前。 “爹,祖母她、她……去了!” 听着此子岳雷的哭诉,岳飞如遭雷击,整张脸都失去了血色。 几秒钟后,这位大宋名将双膝一软,跪在地上痛哭失声。 “娘!!!” 画面一转,岳飞身着孝服,带着身后的几个孩子一同跪在母亲的面前,泣不成声。 良久,岳飞缓缓站了起来,步履蹒跚地走向了姚氏之墓旁不远处的一座寺庙。 东林寺。 【姚氏,这位在岳飞参军前特地于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的老夫人,在岳飞第二次北伐刚刚出兵没多久时去世了。】 【岳飞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立刻按照大宋惯例上奏折辞去官职,将职位交给了副将张宪代掌,自己回归鄂州扶灵下葬,并为母亲守孝,丁忧三年。】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直接打乱了大宋整个北伐计划,也让朝廷中的赵构、赵鼎、张浚三位大佬傻眼了。】 左相赵鼎看着右相张浚。 右相张浚看着左相赵鼎。 坐在上首的赵构终于忍不住了,怒道: “现在怎么办!” “没了岳飞,朕的北伐还怎么进行!” 赵构是真的需要这一次北伐获取胜利,安抚朝堂上一片主战之声的。 赵鼎有些无奈地开口道: “陛下,据说张宪也曾经出任岳飞副将多年,应该也是有些本事,不如就让他和另外一名副将王贵一起率军北伐?” 赵构瞪着眼睛问赵鼎: “若是张宪和王贵不行,打了败仗呢?” 赵鼎说不出话了。 副将和主将,副职和正职,看似咫尺之遥,但含金量那是一个天一个地。 谁敢保证张宪和王贵一定行? 反正赵鼎是不敢打这个包票的。 这可是关系到岳家军十万将士,乃至大宋这一次北伐的成败! 就算是宰相,也背负不起这种责任啊。 张浚迟疑片刻,咬牙道: “陛下,实在不行,就下旨让岳飞提前结束丁忧,返回军中吧!” “啊?”赵鼎愣住了,下意识道:“丁忧乃是大宋制度啊!” 从大宋开国起,凡是有父母至亲离世的九品以上官员(包括九品),都必须要强制守孝三年,也就是“丁忧”。 曾经有几个大宋宰相贪恋权位不愿意丁忧,结果硬生生被御史言官和天下百姓骂到不得不按照惯例辞官丁忧。 岳飞虽然是十万大军的统帅,大宋节度使级别的高官,但离宰相还差得远呢。 以前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