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热血才刚沸腾岳飞就出事了,赵匡胤直接破防(5 / 6)
中讨论出来的心得,汉武帝抓了一大批的倭人作为铁路劳工,这些倭人吃苦耐劳又听话不敢反抗,效率极高。 按照汉武帝的计划,未来的十年内,大汉的铁路里程要超过两万里。 有了铁路在,从西域到长安也就是两三天的时间。 等到以后全面铺开铁路,那别说三个月,一个月的时间也都绰绰有余了。 汉武帝解决完这件事情,心情好了不少,笑道: “没想到岳飞这个小家伙居然还帮朕处理了一个麻烦,不错不错,真不错。” “嗯,儒家思想确实是有用,但作为皇帝也不能什么都听儒家的。” “堂堂天子,反而被臣子的思想掌控,像什么样子!” 在场的法家、道家黄老学派的大臣们闻言顿时振奋,齐声赞颂汉武帝的圣明。 儒家这些年的确是太飘了。 虽然汉武帝前段时间已经无情压制了一波,但儒家在过往历次科举考试上,中了进士的人数依旧是一骑绝尘。 因为孔夫子的“有教无类”实在是太狠了,儒家士子数量冠绝天下。 其他诸子百家所有人数量加起来,也就差不多是儒家士子数量的零头。 眼下看到儒家吃瘪,大家都非常开心。 心情畅快之下,汉武帝就发了一条弹幕。 【汉武帝刘彻:这个什么丁忧制度,简直是莫名其妙,也不知道谁搞出来的,乱七八糟!】 东汉世界之中,刘秀环顾一眼在场群臣,表情颇为古怪。 在场的群臣表情也是相当微妙。 一番短暂的沉默后,刘秀也发了一条弹幕。 【光武帝刘秀:那个,咳咳,武帝老祖宗,丁忧制度就是在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发扬光大的啊。】 【汉武帝刘彻:????】 【昭烈帝刘备:那个,武帝老祖宗,确实是董仲舒的徒子徒孙们发扬光大的,不过咱们这时候还只是一个道德问题,还不是什么制度。】 【汉武帝刘彻:……】 丁忧,其实是儒家提倡的“孝道”中很重要的一环。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盛行于世,儒家的道德自然也就慢慢成为了全天下人的道德。 随着时间发展,丁忧这项道德制度渐渐地成为了一种惯例。 但问题是,道德没有强制约束力。 到了宋朝,“丁忧”以法律的形式变成了一种制度。 父母去世,就要丁忧回乡守孝二十七个月。 在此期间,必须居住在草庐之中,不准婚娶、不能宴饮、不能作乐、不能生子、不能出游。 基本上就是与世隔绝三年的意思。 大宋,就是将丁忧列入法律的朝代之一。 所以才需要作为皇帝的赵构特地下诏“夺情起复”。 过了一会,汉武帝又发了一条弹幕。 【汉武帝刘彻:大汉丁忧制度已经废除了,从今往后最多允许三个月。】 历朝历代的皇帝看到这里,心中也是一动。 【光武帝刘秀:这个办法好,朕也把它实行下去。】 【唐太宗李世民:坦白说,朕一直都觉得丁忧是一个对官员很不人性的政策,既然诸位都废除了,那朕也按照三个月为丧假上限吧。】 历朝历代的皇帝们纷纷发出弹幕,表示赞同。 丁忧这种东西其实对皇帝来说是很烦的。 有些时候用某些得力官员去推进一件重要的事情,结果这官员父母正好死了,不得不回老家丁忧。 换人去做,又未必能达到效果。 不换人,就只能眼睁睁地等三年,让事情越发恶化。 而且三年还不是最麻烦的。 万一某个官员的爹娘其中一位先死了,另外一位三年后也死了,这名官员就要直接丁忧六年。 六年啊! 人生能有几个六年? 官场上的六年有多宝贵,无需多言。 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历朝皇帝发弹幕纷纷表示要改革丁忧制度的时候,历朝历代大部分官员大臣都非常高兴。 爹娘死了,官员们当然也很伤心。 但一守孝就要守三年甚至六年,等于人生六年的时光白白浪费。 而且丁忧结束了,原本的官职早就被人占了,新安排的官职往往不如原职,等于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这对官员们的前途来说是巨大的打击。 所以很多官员私底下都调侃说,做官有两件事最幸运。 一件事是从小父母双亡,另外一件事情是父母高寿过八十。 基本上这两件之中的任何一件,都能确保官员在最重要的事业上升期不会被打断。 但爹娘寿命这种事情谁说得好? 所以改革丁忧制度,对每一名官员来说都等于消除了前途上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那是纯纯的大利好。 至于反对的那些官员,也并非什么坚持道德,而是——他们已经丁忧过了! 自己丁忧三年、六年。 别人倒好,最多三个月,而且还不需要离职! 这谁受得了? 必须大家一起丁忧啊。 可惜,他们的力量实在是太过弱小,所以这种反对声也基本上都被完全无视了。 大宋世界,赵匡胤眉头紧锁。 别的朝代皇帝都在关心丁忧,但赵匡胤的注意力却完全不在这方面。 赵匡胤更加关心的是岳飞的北伐! 他很不高兴地开口道: “这个姚氏死的也太不是时候了,唉。” 赵德芳闻言忙道: “父皇,丁忧制度是时候改革一下了。” 赵匡胤嗯了一声,随口道: “德芳你和宰相们商议一下然后拟旨,今后丧假最多给四十九天,不能再多了。” 沈义伦闻言感觉有些不对,忙道: “陛下,四十九天怕是来不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