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赵构纵容秦桧到了极点,武则天召见李隆基(2 / 3)
我马上就让吏部下文,委任你为泸州知州。” “还有你的儿子,下届科举定然能中进士。” “嗯,三甲可能过于显眼,我让你儿子中个第五名!” 冯檝自然是千恩万谢地回家,收拾行李,过几天就去泸州高高兴兴的当知州了。 【赵构既然极力主和,那么秦桧就是他能找到的最佳人选,故而赵构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将秦桧罢相的。】 【但赵构也因此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河,宰相明明在军国大事上犯下大错却能安然无恙,这是以往历届宰相都没有能获得的恩宠。】 【秦桧借此不但渡过了危机,甚至还在南宋臣民中确立了“秦相公绝不会被罢黜”的地位,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威望。】 【把国家大事办砸了,地位反而比以前更加稳固,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绝妙的讽刺。】 秦桧纵然能保住左相之位,但无法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御史言官们虽然都是秦桧的党羽,不敢弹劾秦桧,却不代表其他官员没这个胆量。 自从金军南下开启战争后,各地官员对秦桧的弹劾奏章就此起彼伏。 秦桧地位虽然稳如泰山,但这种抨击依旧让秦桧颇为狼狈,只能召集心腹们再度问计。 众人一时间也没什么好的办法,只能沉默。 这件事情实在是太尴尬了。 极力向金人求和,各种下跪接旨,口称江南藩臣。 最后求来的却是金人南下开战,啪啪打脸。 这让人怎么圆? 稍微有脑子的人都知道,这特么根本就圆不了! 但不得不说,有些人在逢迎媚上方面是有本事的。 一个之前籍籍无名的官员突然开口,给秦桧念了一句话: “秦相公可曾听闻《尚书》之中有一句话?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 秦桧作为正儿八经不作弊考上科举的进士,自然是饱读诗书。 闻言心中顿时一动,看向此人。 原来是司勋员外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张嵲。 都到这种火烧眉毛的时候了,秦桧自然也不会去摆什么左相的臭架子,立刻询问道: “张大人,此言何意啊?” 张嵲嘿嘿一笑,道: “正所谓天下之事,各随时节,不可拘泥。先前相公与金虏讲和者,乃时当讲和也。” “如今金虏既然败盟,则过错在彼,我大宋不得不应,亦是时当如此耳。” “既都是天时,相公又有何过错呢?” 秦桧受到张嵲话语的启发,顿时大喜过望,一拍大腿: “言之有理,我明白了!” 【秦桧旋即上奏章给赵构,声明“臣前赞议和,今请伐虏,皆是主善为师也。”“臣愿先至建康,诏谕各路将帅同力诏讨金虏,陛下可相次劳军,如汉高祖故事。”】 【然而,秦桧着急忙慌的上奏,却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不但将“德无常师”这句伊尹告太甲的警句说成是伊尹告诫商汤,更把《论语》中周任所说的“陈力就列”讲成是“孔圣人之言”。】 【这种引用经典的低级错误,在大宋诸多熟读儒家经典的士大夫中自然引为笑谈,甚至有人在秘书省外墙壁上写下“周任为孔圣,太甲作成汤”的大字报嘲讽秦桧。】 【秦桧一怒之下,竟将整个秘书省所有官员统统罢黜。】 【然而这种对于士大夫而言属于“文盲不懂装懂”的笑话却不胫而走,传遍了整个南宋士林,成为秦桧终生被人耻笑的笑柄。】 【但不管怎么说,经过这番闹剧之后,南宋朝廷赵构、秦桧君臣的确在被迫的情况下向各地大将发出旨意,要求“诏讨金虏”。】 【这所谓的诏讨原本只不过是这对君臣粉饰门面给自己装点的遮羞布,却偏偏给了一位早就已经等待北伐的南宋大将绝佳良机。】 鄂州府中,岳飞先是拍案而起,大骂秦桧文盲误国。 但马上岳飞就回过神来,双目中露出夺目精光。 “朝廷终于允许诏讨金虏,北伐的时机到了!” 武周世界。 武则天坐在大殿中,注视着眼前的金幕,哼了一声。 “废物!” 说完,武则天将目光落在了李隆基的身上。 “听说你小子给长平出了不少歪点子?” 李隆基收起之前在长平面前那玩世不恭的表情,坦然道: “回陛下的话,孙臣并非出的歪点子,而是在帮助姑姑为大周更好地做出贡献。” “若是陛下不信,尽可派人调查清楚真相便是。” 武则天呵呵一笑,花白的头发微微颤动着,平静道: “不愧是能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呢,都被朕软禁了这么多年,看起来还是很精神的嘛。” 李隆基叹了一口气,道: “孙臣其实并不确定金幕之中那个唐玄宗就是我本人,但坦白说,若是有杨玉环这般美女陪伴左右,的确也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武则天冷笑道: “你们李家的男人,就这么喜欢至亲的媳妇?还真是同一种德性!” “难怪都说脏唐臭汉,你们姓李的心都脏!” 李世民娶了老弟李元吉的遗孀杨氏,李治娶了老爹李世民的小妾武则天,李隆基娶了自己儿子的正妻杨玉环。 大唐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朝代,大唐皇帝们的表现不得不说也是一种引领潮流。 当然,硬要说的话,曾经是大唐皇后的武则天也不知道给李世民和李治这对父子戴了多少顶绿帽,她本身也为“脏唐”这个评价增色不少。 李隆基面不改色,点头道: “陛下所言极是,大唐的血脉可能是有一些问题。” 武则天有些好奇地开口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