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赵构之死,史上第一昏君竞争者,历朝皇帝痛骂,大宋庆祝(1 / 4)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在隆兴和议达成之后,赵昚并没有放弃北伐的企图。 他觉得张浚的确是不中用了,可自己还有吴璘和虞允文啊。 吴璘常年在巴蜀,忠诚度是个疑问。 但虞允文可是久在朝中,而且又曾经立下过大功,是赵昚心目之中最佳的北伐人选。 按照赵昚的计划,是打算在几年的厉兵秣马后,以虞允文从淮南方面出击,再以吴璘从巴蜀方面配合,两路直扑汴京,再会师北上燕云。 计划得很好,只不过出了一点小意外。 隆兴和议达成四年后,虞允文死了。 又过几年,吴璘也死了。 这下子,赵昚彻底麻了。 没有了虞允文和吴璘,再派谁去北伐? 这要是再输了,那赵昚可就非常之尴尬了。 赵昚心心念念的北伐,就此无疾而终。 后人对此也有过一番评论: “高庙艰难三十年,欲静而不得静。” “孝庙积累二十七年,欲动而不得动。” 许多人都觉得,让赵昚和赵构这对父子互换一下身份,宋朝的历史就会引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但也有很多人觉得,这对父子的能力也就那样,换了也没什么改变,甚至可能赵昚直接让南宋灭亡了。 总之,在隆兴和议之后,赵构心心念念了大半辈子的和平,又再度降临了。 在退位之后的二十五年太上皇生涯里,赵构可以说是非常幸福。 一方面,他的确是彻底放手了朝政,全权交给了赵昚去处理。 只有当赵昚提起北伐的时候,赵构才会主动插手,各种劝说和阻止。 其他时间,赵构都在他的德寿宫中,颐养天年。 德寿宫,时称“北宫”,正殿为德寿殿。 在宫门和正殿门口处,悬挂着两块皇帝赵昚的御书牌匾,落款处是“臣昚恭笔”。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德寿宫,是在秦桧府邸的旧址上建造起来的。 走进德寿宫之中,就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堪称小湖的池塘。 这个池塘是赵构让人特地从西湖挖了一条沟,引西湖水注入,名为“大龙池”。 在大龙池的旁边,赵构又让人搜集江南乃至全国各地奇石,堆叠在一起弄成一座非常壮观的假山,名为“万岁山”。 这个大龙池和万岁山,分别是仿造西湖冷泉和飞来峰所建。 在大龙池和万岁山旁边,又建有各种楼宇。 周必大曾经在赵构某年生日的时候进献诗句一首,曰: 聚远楼高面面风,冷泉亭下水溶溶。 人间炎热由何到,真是瑶台第一重。 又有汪应辰也献诗一首: 飞来峰下水泉清,台沼经营不日成。 胜境自超尘世外,何须方士觅蓬瀛。 在德寿宫中,除了大龙池和万岁山,还有许多殿堂亭阁。 冷泉堂,专门用来种梅花。 每当夏日时节,这堂前假山、竹林、古松再加上梅花,可谓“不见日色,并无暑气”。 清深堂,则用来种植竹子。 载忻堂,专门用来给赵构举办宴会。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集合了举国能工巧匠弄出来的辉煌宫殿,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赏心悦目的山光水色,这座德寿宫可说是南宋山水园林的巅峰。 以至于赵构死后,德寿宫上百年间竟然没有任何改动,却依旧成为历代南宋皇帝休闲的最佳去处。 直至蒙古铁蹄南下。 当然,光光有宫殿还不行,得有钱。 赵昚登基的时候,就规定:“德寿宫月进钱十万贯”,也就是十万两白银。 但赵构觉得,咱们可是节俭的皇帝,怎么能搞这么奢侈呢? 传出去的话,后人怎么看我赵构? 赵构大笔一挥,“只”要南宋朝廷每月给四万贯,一年也就四十八万贯足矣。 在以“高薪养廉”著称的宋朝,宰相们一般三五年的俸禄也就足够在临安买一套大宅子了。 但是赵构这个太上皇的“俸禄”,却是南宋最高级官员太师、节度使等的几十倍! 当然,赵构的收入还并不仅仅于此。 每年除了这些固定收入之外,逢年过节,当儿子的赵昚也得有所表示啊。 像刚登基的时候,赵昚就一次性进献白银五万两给赵构,又给赵昚名义上的母亲吴皇后进献三万两,再以吴皇后生日的名义额外进献三万两,总计十一万两。 淳熙二年,赵昚又进黄金一万两,白银五万两,绢布一万匹,度牒五十道给赵构作为“德寿宫支用”。 淳熙三年,赵昚再进白银五万两,绢布五千匹,铜钱五万贯,度牒一百道,用绿油匣两百个。 到淳熙八年,赵昚规定:每月以会子一万七百六十九贯五百八十文供奉德寿宫。 总而言之,每年赵昚都会找各种名义,给赵构额外送钱,平均一年十万两左右。 但这还不足以让赵构高兴。 有一次,赵构到南宫和赵昚喝酒。 赵昚喝多了,醉醺醺地向赵构许诺,要进二十万两白银给赵构。 等酒醒后,赵昚居然忘了! 但赵构可没忘。 赵构不但没忘,还经常对吴太后抱怨,说赵昚这小子当皇帝久了,连孝道都没了。 吴太后自然是知道赵构贪财本性的,干脆从她自己的私房钱里拿了二十万两出来给赵构,算是了结此事,给皇帝赵昚圆场。 俗话说得好,帮忙不告知,人情全白做。 过了一段时间,吴太后有意无意,把这件事情暗示给了赵昚。 她倒也不是想要钱,就是告诉赵昚,皇帝你看母后多爱你,这种事情都帮你了,二十万两也不心疼就拿出来了。 赵昚自然对吴太后大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