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轮台诏书颁布,田千秋巧劝刘彻(3 / 4)

加入书签

也是颇为高兴,点头道:

“看来刘彻小子能被称为千古大帝,的确有其缘由所在。”

发现问题其实是很容易的。

俗话说得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清官难断家务事。

就连几名血脉至亲组成的家庭,内部事务尚且剪不断理还乱。

数千万人组成的大汉王朝,又该有多少矛盾,多少纷繁复杂的内部事务?

问题和矛盾永远存在,这是必然的,任何一个国家乃至任何一个个体,永远有问题、有矛盾。

关键并不在问题、矛盾本身,而是在于有没有能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能力。

有这个能力的人,就是人生强者。

刘彻发现了大汉即将灭亡的问题,并花费两年的时间初步稳定了局势,为解决这个问题指明了道路。

他让大汉所有臣民都看到了希望,愿意耐心地等待这个问题解决,而不是采取陈胜吴广那种你死我活的态度。

这就是刘彻超越其他败家子皇帝的能力体现,也是他能被称为千古大帝的关键。

既能差点败光家业,也能在彻底破产之前悬崖勒马,重新让家业增值。

刘恒感慨道:

“刘彻这小子,还真是这个系列盘点视频中独一无二的败家子啊。”

东汉世界中,太子刘庄有些疑惑。

“田千秋?这人不是才刚刚担任大鸿胪没两年吗?”

“武帝陛下难道就不怕引起群臣的反弹吗?”

一个看守汉高祖刘邦祭庙的低级朝廷官员,先晋升为九卿中的大鸿胪,再晋升为三公中排名第一,百官之首的丞相。

总用时,两年!

这速度简直比坐了火箭还快。

完全不符合官场的惯例。

皇位上的刘秀哈哈一笑,摇头道:

“不,这恰好说明了武帝陛下在用人权术方面的精妙。”

刘彻将田千秋这个“刘据派”官员提拔到丞相的位置,其实就是给全天下的官员们树立一个示范。

今后想再升官,就老老实实搞刘据主张的休养生息,战争那一套行不通了。

而田千秋被提拔为丞相的精妙之处在于,这个职位确实很高,但没什么实权。

真正有实权的是“中朝”里霍光、金日磾这些侍中。

给田千秋这个丞相的职位,其实就是一个荣誉性的奖赏罢了,当然不会引起官员们的反感。

最极端的例子,假设皇帝授予一个九品的官职治国大权,那大家抢破头也会去当这个九品官的。

官员们最在意的永远是官职的含权量,而不是官职本身。

从这个角度出发,若刘彻把田千秋提拔为侍中,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侍中从身份上是比丞相低了很多,但侍中是真有权啊。

这样那些大汉兢兢业业做事的官员就真会生气了。

大家都在论资排辈老实做事以在皇帝面前求得更大的权力,你田千秋居然一篇奏章就插队在大家前面,获得了臣子最大的权力?

不闹起来才怪呢。

“原来如此,儿臣受教了。”刘庄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千古大帝就是千古大帝,就连提拔一名臣子,里面居然都有这么多的思考在里面。

刘庄突然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当皇帝是真不容易啊。”

刘秀笑呵呵地点头,目光在满殿群臣身上扫了一遍。

“谁说不是呢?”

刘秀,可能是有史以来权力最小的开国皇帝。

作为世家们拥戴起来的皇帝,刘秀不得不大量分权给世家以争取支持。

河北世家和南阳世家,就是其中的顶流。

阴丽华和郭圣通的皇后之争,就是这两大地区世家集团反复争夺的体现。

能在这种情况下稳住局势,不让国内生出乱子,顺便还能发展国力,找机会扩大皇权。

刘秀其实真挺难的。

当然,难是难在金幕出现以前。

有了金幕之后,东汉内部的发展日新月异,刘秀也获得了来自商人、工人等诸多新兴阶层以及军队的鼎力支持。

现在的刘秀是真正大权在握,才有了一个开国皇帝该有的样子。

刘秀呼出一口气,认真地对着刘庄开口。

“记住了庄儿,你今后无论任何时候,都要记住以金幕为师!”

刘庄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非常认真地点头,表示明白。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轮台诏的颁布和田千秋就任丞相,象征着大汉内部关于国政方针是否转向的争论有了结果。】

【休养生息派全面获胜,持续了两年的政治斗争宣告结束。】

【于是,另外一个全天下人都关心的问题开始摆上了桌面。】

刘彻又生病了,病了好几天才好。

作为文武百官之首,丞相、富民侯田千秋自然是必须要前来探望的。

刘彻一看到田千秋,就笑道:

“朕的车丞相来了。”

田千秋比刘彻年纪略小几岁,也是六十岁左右白发老者。

故而刘彻特地恩准田千秋在宫中可以不像其他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