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2 / 3)

加入书签

前接过,又让石斛倒茶。

挽春含笑,本来是想送五姑娘回来后便回去的。然而看到这一整套花神簪后,挽春却改了主意,真个儿坐了下来,又对白琼笑道,“讨姑娘一杯茶吃。白琼自然欢迎,云卷忙让玉桂去拣两盘点心来。因白琼爱吃零嘴,碧映阁里时常备着一些寻常糕点。

挽春也不挑拣,随手拿了块栗子糕,慢条斯理地吃了一块。白琼应了崔氏的话,自然要挑拣搭配这套首饰的衣裳。虽则时值隆冬,白琼却还让云舒把那身绣着遍地缠枝莲花的湖绿色衣裳挑出来。

挽春在一旁看着,还夸白琼,“这身衣裳配花神簪是极合适的。“对这套首饰,挽春知道的还更多些。

老太太徐氏出身清远侯府,清远侯在开国时也是有过丹书铁券的人家。只是后来子孙不肖,丹书铁券教皇家收回去了。然而清远侯的爵位却保全下来,一直传承到如今。

清远侯府的情况和宣宁侯府差不多,只如今的清远侯是老太太的侄孙。徐氏是上一代清远侯的独女,当年徐氏出嫁,老清远侯把侯府四分之一的家当给女儿做了陪嫁。

所以这一代清远侯和这个隔房的堂祖母也只是面上情分,说是老死不相往来也差不多。老太太和娘家,其实已经很多年没打过交道了。而这套十二花神簪,则是徐氏嫁进宣宁侯府时,前三抬嫁妆中的其中一抬。是开国时,第二代清远侯用极佳的羊脂白玉,再花以重金请能工巧匠打制,是能传家的物件。

传承百年,却依旧莹润如初。时光的积淀让这套首饰添了两分灵性,看着倒不像死物了。

挽春看着这套首饰,自家心里也在想,这到底是老太太一时之念,还是真想就此捧着五姑娘。

以往五姑娘在府里不声不响,虽则有太太看重,可到底不如大姑娘和二姑娘。可经过这番变故,往后的事,可就难说了。老太太既舍出这套首饰来,别的不说,只要老太太在一日,府里就没人敢怠慢碧映阁。

不等白琼挑完衣裳,挽春便告辞了。方才孙姨娘哭那一场,丝毫没有影响到五姑娘。只这份心性,便十分难得了。

挽春决定在太太面前再替五姑娘吹吹风,她们做丫鬟的,除过侍奉主子外,自然是要广结善缘的。她妹妹也快到进府的年纪,若是进不了熙和堂,碧映阁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即便日后不跟着姑娘走,在姑娘们的院子里担过差事,便是想进主院,也是有由头的。

挽春走后,云卷、云舒小心翼翼地拿着首饰在白琼头上比划。两人不傻,自然能看出来老太太这是在抬举自家姑娘。旁人不提,挽春姐姐不就待自家姑娘更客气三分?世人都是看菜下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好,除非是血亲。

云舒心中暗松一口气,以往侯爷爱重大姑娘,夫人眼里只有二姑娘。眼下可好,老太太抬起自家姑娘,也勉强算得上是三足鼎立了。不管这些有的没的,这套首饰确实华贵,这才衬得白琼像是一位出身簪缨世族的豪门之女。

白琼任由两人拾掇,直到戌时末才歇息。

次日一早,杜女史便亲自来接白琼,礼数很是周到。在此之前,白琼先是戴着祖母赐下的首饰前往祥庆堂请安。老太太看着打扮一新的小孙女儿,心中突然感慨,没想到大房里这个最小的姑娘,反而是最让人省心的。

徐氏保养尚好的双手拂过白琼头上的玉簪,眼中闪过怀念的情绪。当年父亲为着她的嫁妆,硬是压着全家给自己置办了一百二十八抬。老太太虽是独女,可清远侯府不止老侯爷一家,旁支远亲,乃至亲兄弟,不可能眼看着老侯爷把侯府给女儿搬空。

往事已矣,老清远侯早已作古,老太太望着这套首饰,心里只有对父亲的怀念。

是以长子对长孙女的爱重,老太太是完全能理解的。正是因为理解,所以她才不能允许这时候侯府再出乱子。

因长子还在静养,老太太面上的笑是浅淡的,对白琼温言嘱咐两句,便叫她去熙和堂给崔氏请安了。

白瑞被老太太禁了足,在赐婚落定之前,不许她出藏月阁半步。崔氏望着穿戴一心的白琼,也有些感慨自己往日里确实没有过多关注碧映阁,只知道琼姐儿将碧映阁打理得很好。

这却是怪不到崔氏头上,上面两位都没注意到,遑论崔氏。崔氏细细打量了一遍,方才满意点头。

“这样便很好。"崔氏含笑道。

过了嫡母这关,白琼才算是放下心来。

用过早膳后,杜女史如约登门,来接白琼过府。在马车上,杜女史还告诉白琼,王妃特意寻了本古棋谱,届时可以让白琼抄录一份。

白琼面上不显,心里在想,到底是天潢贵胄,确实非常人之家可比。在王府面前,连公侯府邸,也只能称一声常人之家了。康王府原是太祖幼子瑞王的王府,因瑞王绝嗣,这座几近逾制的恢宏王府便被圣人赐给了弟弟康王,改作康王府。

一来彰显圣人手足情深,二来也省去新建王府的花费。对于原瑞王府,宗人府一直在花心思保养,是以翻新没有花多少银子,不过十数万两而已。白琼被引导着进到王府,杜女史一直在留意白琼的表现。在见过更为恢宏的皇宫之后,对这座精巧的康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