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1 / 3)

加入书签

第18章018

高兴过后,黄述玉陷入沉思。

佟翰轩改编的小说中73年HG极端气候频繁。现实中呢?

HG气候如何黄述玉不得而知,但是八月中旬之后,北大荒一滴雨水也没下过。

北大荒的兵团都在抗旱。

在沃野上,一台台抽水泵在运作,勉强缓解了旱情。北大荒的内流河并不多,黑省大部分地区不靠近大河,许多连部没办法建在水域附近。

水利工程连挖沟造渠,修建的提水工程在旱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依旧无法真正的缓解旱情。

每个农场的气象站时刻监控云层状况,检测云层含水量,计算是否可以进行人工降雨。

连部可不管这些,一旦有云层出现,(火包)兵欢天喜地把(火包)架架起来,朝云层突突突发射催雨弹。

一分场三营□口射的催雨弹打中云层,云层发生突变,知青们抱成一团欢呼雀跃。

太阳被乌云遮蔽,强劲的风把地里的庄稼吹的东倒西歪。好像闯祸了!

五连从上到下每个人的表情都十分惊恐。

结果,一滴雨都没下下来,乌云还跑了。乌云在一分场溜达一圈,带着变大数倍的体积,又跑了。

一分场满世界找乌云。

早早得到消息,想要捡漏的陆连长提前让(火包)兵架起(火包)架,只要乌云出现在二连上空,必须把它拦截下来。乌云出现在二连上空,知青们激动喊:“打它!”连续五发催雨弹击中乌云,知青爆发热烈的欢呼声。乌云在二连刮了一通邪风,绕着四分场转一圈,留下一地狼藉,再次溜了。变成了一分场、四分场满世界找乌云,找遍了八五一零农场各个角落,也没能找到乌云的踪迹。

两天后,虎林农场气象站追溯哪来的乌云,跑到虎林农场三分场下了一场暴雨,八五一零农场的一分场、四分场站出来认领。类似的乌龙事件时常发生。

黄述玉从一开始的震惊,到现在的习以为常,只用了一周时间。二连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雨水。

黄述玉给家人写信,雨声给她伴奏。

黄述玉迫不及待跟家人分享她的见闻,原来早在十九世纪,我国就有水泵工厂,1958年,在吉省进行首次飞机人工降雨试验,用的是轰炸机改装的飞机,并且成功了。

指导员说到人工降雨的历史,提到部队的飞机只会成双成对出现,每架主机都会配一架僚机。

直到这个时候,黄述玉才明白凌汛抢险现场,兵团知青和老乡看到三架轰炸机出现在险情现场,为何一个个满含热泪,朝轰炸机致敬。这场暴雨下了一天一夜,彻底缓解了旱情。知青们起早贪黑,脚踩泥水除草捉虫。

所有的苦与累,在丰收面前不值一提。

连部有联合收割机,名叫“康拜因",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它是S联产的。在收割小麦的现场,黄述玉看到了许多女知青驾驶联合收割机,血液因激动而澎湃。

已经穿上薄棉袄的黄述玉被安排到场院晒粮食,就睡在场院。黄述玉睡得迷迷糊糊,值夜的知青敲锣打鼓喊:"下冰雨了。”她迅速爬起来,拿上工具,和大家一起抢堆粮食。半个小时后,全连所有知青来到场院抢堆粮食。粮食被堆进粮仓,冰雨变成了大雪。

他们没有休息,到地里抢收大白菜。大白菜是最不抗冻的,必须第一时间抢收大白菜。

连续抢收一夜加一个白天,所有大白菜被收进仓库。营房的火炕也被烧了起来,黄述玉回到宿舍,盖上棉被躺炕上,能够清晰的感受到身体所有关节的寒气往外钻。

“述玉,睡了吗?"梁冬梅的声音在黑夜中显得尤为清晰。“没。"黄述玉有气无力回应。

梁冬梅转了一个身,面朝黄述玉轻声呢喃:“我71年来的北大荒,刚来就遇上了涝灾,在泥水里抢收小麦。秋天,北大荒的水冰凉刺骨,我经历了一次,再也不想经历了。谁也没想到72年,北大荒在九月下旬下了一场暴雪,我们连续两个月在泥水冰雪里抢收小麦、大豆。”黄述玉的出现,让她制作驱蚊虫的药水,不用面对严寒酷暑,梁冬梅是感激黄述玉的。

“我已经习惯了在冰水里、大雪中抢收,明天我顶替你秋收,你替我制药。"梁冬梅轻快说。

“我在场院晒粮食……

一个声音打断黄述玉,这个声音的主人是赵文红:“这种天气没办法晒粮食,场院的人也要到地里抢收粮食。”

“文红姐,你腰不好,你留在制药组,我和冬梅轮流帮述玉干活。"宿舍最文静的吴秀英开口。

“你们要相信我,相信我可以和曾经的你们一样。"黄述玉坚定说。黄述玉骨子里散发出一股不服输的劲,还是一个极有主见的姑娘。三个姑娘明白自己劝不动黄述玉,便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大雪没有停下来的打算,八五一零农场还有两万多亩大豆在地里,知青们高喊“不怕苦、不怕死,与天斗"的口号,在刺骨的寒风中扒雪割大豆。原来存在运动起来,身体依旧冰凉的情况!黄述玉直起腰,抖身上厚厚的积雪。

任亚丽躺雪地里,黄兴邦带头刨雪埋她。每个人一刨雪,任亚丽很快被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