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1.5w营养液加更)(1 / 3)
第37章责任(1.5w营养液加更)
火车恍榔恍榔地响。
“呜一一”的一声冲闷气儿的长吡,车停了下来。“下车了下车了!”
“东西都拿好,可别落在车上了。”
“本儿!本儿!方子勤你把桌上那本儿收了,别光惦记着拿吃的。”一阵兵荒马乱。
刚刚一觉睡醒的红旗厂众人,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下了火车。又是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身子骨都僵了。林巧枝努力伸了个懒腰,又没忍住打了个哈欠:“哈…”都怪王工,昨天硬是拉着他们讲课、讨论模具拆解细节到深更半夜。“哈一一”
“haaa一”
温东鸣看着这一串连锁反应,转头问王柏强:“这又是弄到几点?”昨天他都是听着嗡嗡嗡的技术交流声睡着的,还别说,催眠效果倍儿好。王柏强倒是不困,上了年纪就不缺觉了,看着缺觉犯困的年轻人:“时间紧,任务重,厂里这段时间,多给他们配点粮票肉票,补补营养。”温东鸣把行李倒了下手:“这好说。”
他们一行人才走出站台,连厂里来接他们的人和车都没见,迎面先看到了一排记者。
林巧枝感觉胳膊被人一拍“有记者!”
她连忙一个激灵。
整个人瞬间清醒了。
她眼力好,马上就看到在站口,有几个像记者的面孔,都是身穿藏蓝色中山装,手里拿着采访本,脖子上挂着相机。她也连忙提醒身边的人,“有记者。”
她心里暗暗庆幸,幸好没有赖床,早上拿毛巾擦洗过脸。旁边胡清就惨了,低声哀嚎:“我应该没有眼屎吧!"又飞快用手背擦了擦眼角。
记者们看到红旗厂一行人,眼睛放狼光,忙快步上前。“温厂长!温厂长!"步子最快的记者攥着采访本三步并两步迎上来,“我是《长江日报》记者李爱国,刚听说咱们红旗厂在广交会上啃下了两个西方国家的订单!”
“这可是给咱湖北工业战线长脸的大喜事啊!您得跟我们讲讲里头细节。”记者们都蜂拥而上,面色兴奋发红。
“组织上是不是真的给咱们红旗厂特批了一批新编制?这可是咱们工人队级的大喜事啊!”
“啥时候能张榜招人?能给咱们江城人个准信不?”最近江城可热闹了。
先是很多地方听说红旗厂能生产丘陵山地可以使用的拖拉机,有的亲自前来江城,有的通过各种渠道打听。
江城的招待所比平日都热闹不少。
江城的报社也是收到天南海北同行的询问和打听。可偏偏红旗厂不给准信!
人家求稳,要等第一批拖拉机下流水线,测试没有问题,才肯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们可等不了这么久!
新闻,新闻。
不新还能叫什么新闻?
江城的报社记者们,真是对红旗厂又爱又恨,要不是职业素养,真恨不得化身无良小报,直接报道自己各种小道消息打听来的信。这头还没愁完。
广交会那边又传来新的消息!
为什么相隔这么远的距离,他们会知道这个消息呢?因为组织给红旗厂批了一批带编制的正式工名额!红旗厂内部甚至已经发了公告,干得好的一批临时工,直接转正,以后就是有户口有正式编制的光荣工人了!
并且还听说,红旗厂还打算对外再招聘一批人。全江城都轰动了!
一批人!
谁不知道现在工作难找?招工的单位少得可怜,工作机会恨不得比金子都珍贵。
各大报社的记者,都想抢这个头条新闻!
很多人围着打头的温东鸣和王柏强。
钟晴没去凑那个热闹,因为她看到了人群里熟悉的身影。钟记者有属于自己的记者敏锐度,尤其是看到队伍里林巧枝和旁人相处交谈时的场景。
有时候地位和尊重,就藏在这无形的动作和言语里。或许他们本人都没有意识到,只是无意识地行为。记者却能敏锐分辨这细微差距。
钟记者往后走了两步,笑着打招呼,“巧枝。”“钟晴姐!“林巧枝惊喜,她看了看前面一时半会走不了,干脆把行李放地上,让人帮忙看着,走到旁边,“还没感谢你上次给我寄的照片呢,每一张我都很喜欢。”
她收到的时候,都有些不好意思,因为拍照真的很贵,“那些照片花了不少钱吧,我拿给你。”
钟晴笑着摇摇手里的采访本:“要感谢我,不如给我讲讲这次广交会的事?”
前面,乌泱泱的一众记者终于采访到关键部分,兴奋得大脑嗡嗡响,热切期待的目光看着温东鸣。
温东鸣回头朝着后面找人,想喊:“巧枝,你来给记者们说说。”说累了,还是让年轻人自己来吧!
他这一把老骨头,可不抢年轻人的功劳。
等目光找到林巧枝的时候,发现她正和一个女记者坐在路边聊天,笑得眉眼舒展,格外开怀。
不知为何,温东鸣眼前忽然闪过莎柏琳娜的身影。莫名的,和眼前的画面交叠。
直到整个广交会展览结束,都仍有人在感慨,他们红旗厂运气真好。他曾经也是这么认为的,林巧枝这小姑娘运气可真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