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吧,你可以去当劫匪了(3 / 4)
兴奋的孩子,有时候真想打开他的小脑袋看看,他到底是怎么塞进这么多知识的?
他听完孩子的计划,提出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算我需要它来提神,在王宫园囿种一些也够了,你要种这么多茶树做什么?”
李世民抱着父亲小脸满是憧憬,声音软乎乎的,“种茶树当然是为了卖茶叶,把它像师伯一样炮制晾干,我们就能拿去高价卖给别人,大秦就可以挣很多很多钱.”秦王指了指案上的玉杯,
“这茶叶又苦又涩,连汤水亦极难喝,谁会出钱买它?人们会把钱拿去买粮食,买羊肉买衣裳,但没人会买这满山都是的苦树叶。”李世民抬着眨着眼睛望他,
“嫌苦,他们可以加点饴糖进去呀。只要阿父喜欢喝,就会有公卿出高价买它,只要秦国的公卿开始盛行喝茶,就会有更多人愿意出钱买它…然而,秦王根本就不信。
普天之下,苦涩的食物已经够多了,所以甜食才如此稀缺昂贵,蜂蜜只有列国贵族才能吃得起,用麦芽熬制的饴糖也价格不菲。他揉了揉李世民的小脑袋,
“你想想,他们高价买来苦涩的茶叶,再放昂贵的糖进去调味,不是多此一举吗?公卿豪族们虽然有钱,可是个个都不比你傻。”李世民不由听得心灰意冷,失策了,茶叶虽然是大唐的暴利战略物资,可眼下,并无人知晓它的巨大作用!
秦国如此重视农耕和粮食,在他真把茶叶高价卖出去之前,根本就不可能说服秦王,将那些产量低下的贫瘠山地拿来种些茶树。但他转念一想,秦国变法后重农抑商,商业本就是列国中最不被重视的,而雄心勃勃的秦国君臣擅长的也绝不是商道,难道,还想指望秦王突然生出“奇货可居"的念头吗?
他神色蔫蔫抱着秦王的手臂,可怜巴巴恳求道,“阿父,就给我一百亩咸阳郊外的山地,只要一百亩,先让孩儿试试也不行吗?”
他手上也有良田,可都是秦国最好的一等肥田,种粮食的产量极高,当然舍不得拿来种茶树。
秦王让人从堆积如山的奏章里挑出一本上计簿,指着上面的数字给李世民看,
“山地的土壤再如何贫瘠,每年多少也能收些粮食,咸阳郊外最贫瘠的土地,一亩也能收菽豆一石,一百亩便是一百石.…”他看着孩子掩饰不住的失望神情,立刻话锋一转,“不过,你此次授爵有五百亩良田,方才又提醒寡人将篆书改为佐书,论功也可得良田三百亩,如果你愿意拿来换成山地,也是可以的。”拿他自己的田地去折腾吧。
李世民顿时眼睛一亮,
“好,我要换五百亩!阿父,你要一亩良田换三亩山地给我哦!”秦王一听,顿时没好气地把他抱下龙椅,
“去吧,你可以去燕赵之地当劫匪了。”
李世民死死抓着椅子,试图重新攀爬上来,“我除了种茶树,还要种药材,最少要一千五百亩才够!”秦国的一亩要比大唐的少,而按商鞅的授田制,每户以百亩为基本单位,有军功者可再累加,可见这一千五百亩实在算不上大数目。他也没奢望能从山上找到那么多茶树,所以打算移栽一部分,再等它们结出茶籽用来继续播种育苗。
而这时代巫医盛行,像夏无且这种专攻医术的人实在少之又少,可吃那些巫医的香灰根本治不了病,他想着以后有机会也得多挖些草药来种上。秦王冷嗤一声,然而终究还是答应了,又下令让少府为孩子准备些传符,好方便他的人可以随时进山挖树。
在李斯奉命着手准备文字改革时,荀子和许朴也得知了李世民想移栽茶树的想法。
当然,他们顺便也得知,李世民不但把“荼'改称为“茶",还成功说服了秦王改革文字。
老人惊叹之余,虽然搞不懂这小小孩童的资产,为何短短几日就从良田三百亩变得这么多了,但他们都非常支持孩子的想法。因为居住在兰陵时,许朴就常给荀子送来茶叶,他们放在粥里连叶子一起煮着吃,早就知道茶叶能带给人多少好处了。而荀子敏锐的政治嗅觉也让他看得更长远:既然有秦王带头喝茶水,这小小的叶子必会大有市场,世民很有经商天赋啊!由于如今山中雪还未化,移栽茶树不易存活,许朴就带着蔺仪父子到处捡烂叶淤泥开始堆肥,又招募了些家中人口多而土地不够的农人来帮忙。荀子则再次铺开竹简,他打算将平日煮茶粥的心得与获益全部写出来编成书,好为自家小弟子即将开启的种茶大业铺路。今天终于出了点太阳,虽然天气还是很冷,芈夫人到底没拗过叽叽喳喳闹腾的两兄弟一一
扶苏依恋比父亲温柔的母亲,白天经常闹着要过来。她只得给他们一人喝下一碗热腾腾的枣蜜姜汤,让随从带他们去园子里玩。许朴送给了李世民一些耐寒的花籽,他想种在昭华宫里,等春天一到,母亲就能天天在宫里看花了一一
等迁宫时,再一起移栽过去就好了。
不过,他知道往兴乐宫左拐一个弯的道上,有个地方的土特别肥沃,连上面长的野草,都比旁的地方要粗壮翁郁很多。他和扶苏牵着手,蹦蹦跳跳往那个方向奔去,随从们扛着锄头簸箩等工具,跟在两个小人儿身后亦步亦趋。
一到地方,两个小家伙就拿着小铲子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