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之内皆兄弟嘛(3 / 5)
让多地民众闻风生乱.…″”
韩非坐到农人们歇凉的石头上,举起水囊对口解渴,充耳不闻。张良心中一沉,王叔韩非一向是最心系韩国朝堂之人,可他听了这些话,为什么会是这种反应?不!
他愧疚看了一眼李世民,咬牙说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如今朝堂四处危机,若再纵容那帮奸佞肆意胡为,韩国危矣还请王叔归国主持大局!”
韩非被驱逐入秦,早就引来国中忠良之士的不满,他相信对方只要肯回去,一定能迅速拉拢一大批有实力的朝臣对抗那帮奸佞。蒙恬一听怒了,
“我家太子好心带你来找人,你却想拐走我家左相,简直是无耻…李世民急忙扯他衣角,拼命朝他使眼色:韩非已经是秦国的韩非,韩国根本就拐不走他,放心!
蒙恬只好带着迷惑悻悻闭上了嘴。
韩非收好水囊,叹气,
“子房啊,你虽自幼聪慧过人,心智成熟稳重远胜常人,可你终究还是个孩子,朝堂那些事,自有韩王和他那帮臣子去操心…回去吧孩子,我这几日躲着你,就是不想伤了你的心,韩国,我是绝不会帮的.…”张良心中大震,跪下来抓住韩非的衣角苦苦哀求,“王叔,您是先王之子是韩国的宗亲,不能不管韩国安危啊王叔!”李世民仰头去看韩非,韩非的面色依然很平静,“你想必也听说了,韩王已经将我,逐出了宗亲族谱,在你面前的我,已不再是韩国王叔了.”
张良忍不住流下泪来,
“可是在良和韩国万民的心中,您永远是韩国的王叔,求您回去帮帮..”泪眼朦胧中,他突然看到对面的李世民,正睁大澄澈的眼睛看着自己,顿时羞红了脸,根本不好意思再说下去了。
韩非伸出自己沾满泥土的双手给他看,
“韩王鲜廉寡耻,德不配位,而我曾享受过韩国万民的供养,等我助秦王灭了韩国,就会把今日为秦人做的事…”
张良心中的弦咔一声断了,失声惊呼道,
“什么!您要助秦王灭韩!?”
李世民适时开口插刀,
“是啊,阿兄你不知道韩王有多过分,他竞然不许我师兄回去拜祭他的母亲!还有啊,现在旱情这么严重,韩王竞然还要给百姓加税加赋,实在太过分了!还是我阿父最好,他已经决定了,今年灾情会给百姓免两成税赋.…”“什么,秦王要减税赋?”
“王上,果真这么说了?”
张良和韩非同时发出震惊的疑问。
李世民一脸骄傲扬起小下巴,
“当然啦,不信你们问蒙恬!”
韩非急忙拉过蒙恬细细询问起来,这事是秦王今日下了早朝,才被李世民逼着同意的,他们这些当臣子的还不知情。李世民又一脸童真看着张良,
“阿兄啊,换成你是韩国庶民,你想要韩王当你的王上,还是我阿父当你的王上?秦国灭韩国,反而是帮助了韩国百姓,我师兄为什么不能帮我阿父灭韩?”
张良张了张嘴,艰难道,
“可是,世人皆称′宁做六国犬,不做秦国人',秦国百年奉行法家之道,你父王又岂会真的这般好心?”
韩非呵呵笑了起来,指着忙碌在田间抢着浇灌庄稼的众人,“子房啊,连你这样的聪明人,也跳不出世人,对法家的误解偏见吗?秦法虽严,却不仅仅针对庶民,它同样也约束着公卿官吏。看到那些秦吏了吗?从朝廷发现旱情那日开始,全国的秦吏就要跟百姓一起,挖井挑水灌溉庄稼,因为这些收成,不仅关乎百姓的口粮,还关系到朝廷的税赋,官吏岂能袖手旁观?至于秦王免税一事…″”
他看向李世民,
“我家小师弟绝不会扯谎,他说有这回事,王上就一定会做到!”张良怔怔茫然,
“可是,法家以愚民五术驭民,根本就没有施恩惠民这一项,良不懂,秦王为何会这般突发善心?”
他突然想起来了,这几日在咸阳打探情报时,那些秦人提起秦王竟毫无怨怼之言,他当时只以为是秦法太严苛,这些百姓不敢说半句秦王的坏话,才这般随口胡谄的。
可他没想到,秦王竟要给百姓减税救灾?这样的事情,五百年乱世里有几个君王做过?就是上古尧舜之君也不过如此了。韩非叹气,扶他起来,
“在我看来,当今秦王的气魄眼光,更在历代秦王之上,正所谓′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也,秦国已经足够强大,秦王又肯施恩于民.…你认为这样的秦国,天下七国之中,谁还能与之抗衡?"(2)如果不是有对方扶着,张良听着这些话险些朝前一头栽去。李世民咚咚跑来,伸出小手一起帮着扶他,“阿兄,老师说五百年乱世的战火,已经让无数人家破人亡了,如果我阿父能终结乱世,让天下所有人都过上安定的日子,这不是好事吗,你为什么一点也不开心啊?″
张良起身,闭眼挡住簌簌想要滚落的泪水,声音有些颤抖,“所以,最后韩国必亡,六国必灭,只剩秦国一家独大,是吗王叔?若是能设法说服六国联军攻秦,又当如何?”
蒙恬一听这话顿时警惕起来,张良不会一回韩国,就开始张罗六国联军攻秦一事吧?
李世民却并不担心此事,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