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秦国太子被儒家教歪啦(3 / 5)
关系.…想一想他就头疼。
李世民拽着他的手臂使劲晃,
“干嘛嫌弃我!你应该庆幸我是你家的,不然秦国就会面临五百年来第一强敌一一我!到时,谁灭掉谁还说不定呢。”我打仗很厉害的哦,收拢人心也很厉害!
秦王忍不住伸手把他抱住,一时啼笑皆非,“你这孩子,个头这么小,口气倒是比天还大!你可知,五国联军数番伐秦都铩羽而归,就凭你这只懂些兵法皮毛的孩子,能打败我秦国?第一强敌,人劝你还是多读些书吧!”
李世民鼓起小脸,很想把自己的战绩和胡亥的战绩甩给他,终究还是忍住了,
“算了算了我不管,来吧,打不打刚才一千金的赌?”秦王摊开一只手心朝上,
“来吧,空口无凭,先把一千金赌注付来。”李世民把自己的小手放上去,
“好啦,这里有个秦王的儿子,至少值一万金…”秦王冷眼瞪他。
李世民理直气壮收回小手,
“那就还是老规矩吧,输了算阿父的,赢了算孩儿的,我赌张良不会辜负我的信任!”
他连祖上得到韩国重用的恩都要报,可见责任心多强,岂会背叛自己这个一片真心义弟?
一个很重信义的君子,嗯,有时也可以欺之以方嘛。秦王见孩子如此笃定,不由真生出几分好奇来,“就算张良真把你赠龙骨踏车图纸之事宣扬出去,你又怎么知道,韩王不肯推广这踏车抗旱,韩国庶民和官吏会因此对他生出怨怼之心…而到最后,我秦国只需用这一张小小的图纸,就能坐收渔翁之利?”李世民立刻一脸认真给秦王解释,
“因为一个人的行为,是可以结合他先前的许多行为来预判的呀。就拿这趟来说,天下旱情都已经这般严重了,百姓本就提心吊胆得不行,韩王竞还下令要加税,可见他是何等的贪婪愚蠢,阿父你觉得,就算他得到了图纸,就真会舍得耗费人力物力造出踏车吗?
孩儿觉得他不会,但张良会,韩国那些忧民的官吏也会,他们会想尽办法造出一些踏车来灌溉田地。到时,韩国秋收的产量差距必然很明显,阿父觉得这样一来,会出现什么情况?”
秦王顺着孩子的思路,沉吟着,
“到时,得到踏车灌溉增收的韩人,会感激张良和那些官吏,也会感激你李世民笑眯眯点头,
“那阿父以为,那些眼睁睁错过灌溉良机的韩人,又会把愤怒和仇恨的火烧向哪里呢?”
秦王蹙眉思考,骤然眼睛一亮,
“韩王?没错,就是韩王!!我儿果然聪慧,竟想出来这样一个奇计!”李世民矜持地抿嘴笑了笑。
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没有出现能高效汲水的龙骨踏车,韩国人面对这场旱情,无非是痛苦认命接受天意。
可当他们有一天发现,国中有人竟然凭借着踏车,多收了一两成的救命粮食,而韩王一开始,明明也可以造车帮他们灌溉的。到了那时,他们还坐得住吗而在史书上,韩国有个很快就会造反献城给秦国的假守腾,再加上这些韩国百姓.…
他不过是借这场早到的旱情,和可以缓解旱情的龙骨踏车,给韩国早就摇摇欲坠的民心再添把火罢了。
这一回,灭韩的代价会比史书上更小,秦国怎么不算不费吹灰之力灭一国呢?
李世民从正殿出来,马不停蹄就开始部署买粮一事。虽然有荀子师生几人的鼎力相助,但要抵扣全国的两成税赋,这点粮食还远远不够。
而且,他也看出了秦王同意此事的真实原因:他想把秦国这两年从商业上挣来的钱,全部换成更可靠的粮食。
所以,李世民把目光瞄准了六国的豪强贵族一一他们大量兼并国中土地,譬如,楚国宗亲掌握的土地资源,加起来竟比朝廷持有的土地还多。
而这些人纵便谷粟满仓,大多也宁肯烂掉喂猪喂牛,绝不会开仓赈济饥肠辘辘的灾民。
再者,这些豪强贵族作为既得利益者,本就是秦国统一后暗中蹦鞑谋划得最欢的群体,并不在他真心想拉拢的“民心"之列。他毫不客气为他们准备了一个香喷喷的鱼饵,在与秦王商量后,就让吕不韦在列国贵族间悄悄放出消息,安心在咸阳等着愿者上钩。吕不韦如今名为六国之相,明面上,当然早就跟秦王分道扬镳了,但他在秦国门客众多,消息自然也比六国的人灵通。他是用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跟六国贵族分享这个“秦国秘闻"的:听说秦国太子读了些儒家之书后,今年竞逼着秦王为庶民减免两成税赋,还大言不惭放出话来,说秦国虽然不却粮食,但他愿意用母亲的嫁妆,以150钱一斛的价格,大量收购粮食来弥补秦国税收的亏损。他还不经意间失言,把自己命人从赵国买了上百车粮食、运去咸阳贩卖一事告诉了众人。
贵族公卿们听完,纷纷顺着他的话头,嘲笑秦国竞然出了个被儒家带歪的太子,真是六国幸事啊。
可他们转身一回到家,却马上把这大好消息告诉了亲友:秦国太子被儒家教歪了,正在用150钱一斛的高价收购粮食,人傻钱多,速去!
这时代的显贵公卿都有大量土地甚至广袤封地,根本就不缺粮食。那些需要掏钱买粮的人,大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