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父颇有秦国先君遗风啊(bus……(3 / 3)
的宅子给他,原来是取之于羊,又用之于羊啊。”
李世民眨了眨光彩四溢的眼睛,
“自古兵不厌诈嘛!反正,等魏无知立下大功,阿父自然会把这些钱财赏回给他。”
但现在不行。
魏王先前敢公然嘲讽秦国,倚仗的是什么?是固若金汤的大梁城池。
攻打大梁一事,他设想过很多计策,但每个计策都有不同的隐患。倒是史书上灭魏所用的"水淹大梁”一计,对秦军而言是最万无一失的。但对提倡人本为主的李世民而言,这个法子却有个最大的弊端一一会淹死城中数以万计的百姓。
除非,能借着魏无知在魏国民众间的号召力,再设法绸缪一番两全之计。所以,为了保住那些大梁百姓的性命,魏无知必须站在秦国这一头!秦王含着笑意点了点头,
“放心吧,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的。”
他猜测,不管魏无知再如何忠于魏国王室,他因魏王的无端猜忌,带着妻儿沦落到寄人篱下的地步,随着时间的推移,必会生出怨怼之心。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当日他放弃抵抗甘愿赴死有多坚决,来日,他对魏王的恨意就有多深。
因为种种原因被推迟至今的庆功宴,终于在九月上旬隆重举行了。这一日,除了王翦李牧等立下灭赵大功的将士,陈平张良和刘季,也论功得了爵位官职和田宅钱财的赏赐。
觥筹交错间,一眨眼就正式从一个太子身边的小吏,摇身变成秦国官员的刘季不由飘飘然生出了万丈豪情。
他家王上有功必赏,任人唯贤,不论出身门第,不论才学深浅既然秦国有如此光明灿烂的前程,周勃还待在沛县当什么丧事乐师?夏侯婴还待在沛县当什么马车夫?
萧何还待在沛县当什么小小文书?
曹参还待在沛县当什么小小狱吏?
樊哙还待在沛县当什么杀猪匠?
他决定,要把那帮老伙计,全喊来秦国给王上干活!就算他们不能像聪明的自己一样立功封爵升官发财,至少,也能当秦王的乐师和马车夫,当秦王的文书和狱吏,当秦王的.….当秦国王宫的杀猪匠,也总比在沛县那小地方强多了吧?最重要的是,他如今虽然升官了,但在朝堂中举目望去,却连一个可靠的友人都没有一一
朝中除了列国客卿,便以关中贵族为主。
后者,他这种泥腿子出身的人,压根就不想凑上前自讨没趣;而客卿之中,张良虽然也是外来的,但人家出身高贵,又是太子的义兄;陈平虽然也是魏国人,但他性情冷淡,根本不接他三番五次的搭讪;至于张苍李斯那些高高在上的荀子门生,他这大老粗就算能硬凑上去,也不是个事儿啊…
满朝文武不过泛泛之交耳,还得老伙计靠得住!再者,别看乐师车夫不显眼,要是他们能得到秦王的器重,对他来说也是好处多多的。
虽然秦国有“公车举贤"的传统,可以绕过考试直接被任命各种职位,但刘季思来想去,只觉得那帮伙计如今的地位实在太过低微,而王上又君威深不可测,让他实在没胆子,敢跑去王上跟前举荐他们.…宴席散后,刘季迈着急急的碎步,奔向了当初慧眼识英才留下他的“伯乐”,兴冲冲喊道,
“太子请留步,臣有一事相求!”
萧何曹参周勃樊哙夏侯婴?这么快,就又能找魏国进货拐人才了!李世民骤时心跳加速,面上却十分镇定,于镇定之中,还带着微微的诧异和为难,
“刘季,我知道你颇有才干,连我阿父都对你百般赏识,可是你那些友人,皆是文书,狱吏,乐师,车夫,杀猪匠,这实在是.…”实在是让人只能笑纳啊!
刘季知道自家太子最是宅心仁厚,再加上对方又是个孩子,他当然不会有什么心理包袱了,忙再接再厉把那帮伙计的本领吹得天花乱坠,恨不得当场就为他们谋个秦国乐师或车夫的职位!
李世民耐心听完刘季滔滔不绝的吹牛,露出一个让人安心的笑容,“既然你如此重视那些友人,待我回去,必会将此事禀明父亲,你且等消息吧。”
刘季闻言再三拜谢,兴高采烈离去了。
李世民看着他的背影,眼中燃起了炽热光芒。人才当然要拐,而举荐他们来当乐师车夫文书狱吏的人情,当然也是归刘季的一一
但若是自己“凑巧无意间"慧眼识珠,发掘了这些人有为官做吏的才华,并且把他们举荐给了秦王呢?
正所谓不破不立,要想打破沛县这帮人才,凭着旧时情谊在秦国朝堂拧成一股绳的潜在危机,那么,这足以收服人心的天大人情,当然就不能归功于刘季了。
他们感激的效忠的,都只能是秦国朝堂,是秦王,是自己这储君!挖墙角,他可是专业的。
当然,挖的时机也很重要,这第一锄头不该等他们进了咸阳再挖,而该从沛县开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