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统一文字(1 / 2)

加入书签

咸阳宫。

书文是思想和情感的载体,承载天下宏论。

嬴政正是知道其中利害关系,不惜动用名贤,将天下三万文字,重新编纂。

“李斯,新字编得如何了?”

从春秋开始,各国不断增加文字量,想修撰,何其难。

李斯沉吟片刻:

“臣已经命堪字署,修一卷《先秦文字流变书》,先堪合六国文字,彼时,再呈给陛下阅览!”

大秦文字流变考,就是六国文字的演化。

嬴政看着李斯:“你的心里已经有计较了吗?”

“臣虽不是善书文吏,但也有一套方略。”

“小篆作为公文,作为书文,作为契书文,与秦国官府在战国时对史籀文的用法相近,相对简约,可否定为法制,请陛下定夺。”

这时,侍从进来,打断了李斯和嬴政的谈话。

“陛下,博士宫周青臣求见。”

“传!”

可惜啊,众目睽睽之下,不能昧下这份功劳,周青臣踽踽走进大殿之中,双手高举竹简:

“陛下,博士宫改的新字。”

谒者接过。

嬴政在坐案上打开竹简。

这一横,像身前的长案,规整方正。每一个秦字下方,都对应着一个新字,对比之下,就像枝繁叶茂的大树,砍的只剩树干。

说来奇怪,他一眼就能猜出来。

周青臣从怀中掏出打碎的兵器,排列整齐,这就是文字演化的方向。

“改得好!”

嬴政能从中看出无比深厚的学问。

“何人送来的?”

“陛下,可否借由臣看看!”

李斯好奇地紧,双手把字简接过来,的确是改得好,连他都有些羡慕,甚至是没想到。

文字关乎六国百姓融合。

关乎天下安定!

周青臣微微躬身:

“是博士宫,陈直善,与他儿子,昨日新晋的堪字署书吏。”

“与他儿子?”

嬴政目光看来:“天下地域辽阔,民人写着不同的文字,说着不同的官话,赵国的士卒因为一首邯郸怀而思念故乡,不正是因为乡音的缘故吗,若天下民人都说着同样的官话,大秦就是他们的故乡啊!”

“君上圣明!”

李斯站出来一步。

“君上圣明啊!”

周青臣的反应虽慢了半拍,但也后知后觉。

嬴政再次打开竹简,看向赵高,然而,体会圣意的赵高已经开口说道:

“传二人觐见!”

陈远青躬着身,走进章台宫。

嬴政挺拔魁梧的身躯坐在矮案前,头戴着梁冠,目光主要是停留在陈直善身上。

“文字于秦,有不可估量之功,赖陈卿家之辛劳,解开朕心头忧虑,辑今日功绩,封中尉署左中侯。”

“子陈远青召入宫中,任博士。”

“诸卿,如何?”

“陈博士受之无愧,只是,其子陈远青未显露才能,担任博士,恐有所不妥。”

李斯认为,此次主要为陈直善的功劳。

“臣赞成,不如先试守,待其才能显露,再为真不迟。”

周青臣站出来一步,不错,大秦官员也有试用期。

静了静心,嬴政微微点头,他虽然对陈远青有好感,但是绝对公事公办的人,又缓缓开口补充道:

“赐爵至大夫。”

主要功劳都赐在阿父身上了,中尉署左中侯,这个官职再往上一步,就是上卿。

属于列卿下面的佐官。

自己还捞了个爵位,第五爵位,大夫。

至于官职,预备博士?

“臣谢过陛下!”

“臣谢过陛下!”

陈远青随着陈直善作揖。

嬴政需要商讨下书同文之后的事,将陈直善留下,这种事不是如今的陈远青能参与的。

陈远青当然明白什么意思。

现在他的官职是见习博士,如同明朝的观政,要显露自己的才能才能转正。

陛下终究还是将老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