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等候(1 / 2)
翌日。
陈远青照常来到博士宫。
商山四皓来的很早,坐在矮案前不知在写什么。
商山四皓被请到朝中献言进策,平日里却多做自己的事,周仆射也并不阻止,毕竟天下乃大秦的天下。
如果四皓能引领天下的士人,那也是有益于大秦。
东园公唐秉凝神仰望梁脊。
他沉心研究学问,便是想成为孔子孟子那样的圣人。
陈远青瞥了一眼。
简牍上写的:
为人君则怀,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慈,为人子则孝。
大概就是先秦时期,儒家君礼臣忠、父慈子孝那一套,宣扬仁义,劝慰当今天子要广施圣德。
还记得,刘邦三番五次请这四个人做官。
四人婉拒,后来刘盈成为太子后才出来,帮助刘盈稳住太子之位,又返回山林隐居。
这四人不留恋高官厚禄,只是想拥有贤名而已。
“甪里先生,能否借一支笔具?”
周术看过来,虽然心中被打扰感到不喜,可孟夫子说,仁者爱人,且对方的笔具确实摔断了。
于是递了一支笔具过来。
陈远青接过,在简牍上慢慢地写着:
“天地之间有一个道理,或许不是有天地先,而是有理先,天得到它而成为天,地得到它而成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是朱熹的理学。
“甪里先生,我用好了。“说完,陈远青把笔还回去。
这样一日打扰两次很不礼貌,尤其在沉思时,况且还没下值呢,你一会儿不写了?
周术不耐烦接过笔,看见简牍上有墨,心里好奇写了什么,便仔细看简牍上的字,心也随之沉了下来。
很新颖。
别人看不出来,但商山四皓能看出来,这是有望避开孔孟成为圣人的学说!
四皓猜测没错,的确有可能成为圣人,朱熹就是这样成为圣人的!
陈远青只写了一点。
东园公唐秉接过来,露出哑然之色道:“这学说,是从哪里来的?”
“日头从东方升起,西边落下,仍然是不全面的。”
唐秉、崔广、吴实、周术振聋发聩,结合自身所学,脑袋里浮现出许多理来。
白昼之后是更夜,人无光亮不能视物,
夏蛄必然没有见过冬天,因为它秋天就死了……
天地之间,竟真的好似有一种说不清楚的道理。
低着头,再看看竹简上的君臣父子,得到一点启发。
陈远青知道,挠到四人痒处了,饭可以不吃,锦衣也可以像敝屣一样丢弃,但,道理如甘之如饴啊!
理学之浩大,凭一两个人怎么能穷究?
天色青冥。
“四位先生,陈远青刚进入博士宫,怎么能用这样的礼仪对待他呢!”
见商山四皓等候,一个博士仍不住劝道。
“我们四人虽年长,知道的道理很多,但深究起来,没有对朝廷和天下作出贡献。我听说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何必要在乎这样的礼仪呢!”
唐秉摇摇头说道,三人与他站在一起。
陈远青就来到博士宫,抬头便看见站在博士宫下的商山四皓。
四人孤高,不会专程等候谁。
昨日还不见这样的礼仪,这是等候谁?
四人也知晓此子绝非没有才学在身上的人,也绝不是恩荫之辈。
至少此子说的道理对他们而言,是新颖的,是在陈直善口中未听说过的道理。
四皓作揖:
“我四人等你一起进殿!”
明明昨日还连一支笔也不肯借,今日就蹲在屋檐下用宾客之礼等待他,陈远青想想也知道是理学的缘故:
“公何至如此啊!”
三人行必有我师,闻道不分年龄,与其说尊崇陈远青,不如说尊崇说出来理学的陈远青。
用尊贵之礼对待他,五张桌子连成一条,让陈远青坐在中央,
陈远情知道,四人从心里认可了他。
博士宫博士分两派,商山四皓向来孤高,四人为伍,众博士好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