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你见过我?(1 / 2)

加入书签

翌日,清晨。

在咸阳宫中。

陈远青看见一道头戴武冠的身影,站立在廊桥中央,目光望向咸阳宫殿。

金印紫绶?

这样的武将,一个在边陲,眼前这位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

“仆射陈远青见过通武侯!”

王贲缓缓转过来:

“你见过我?”

“未曾。”

王贲与战国时的所有武将都不同。

公元前二二五年,秦军伐楚失败,换将出征。秦始皇亲自将王翦送到灞上,王翦临出征前向秦始皇索要良田园池作为赏赐,在前往前线途中,又派遣使者向秦始皇寻求赏赐,前前后后总共五次,为的就是让始皇安心。

天下统一后父子主动请求退隐。

王剪有大智慧。

既有白起的统兵之能,又能审时度势,不像白起那样固执己见。

王贲则完全继承了王翦。

或者说他就是更年轻的王翦。

“我听说,昨夜,家姝入宫在空闺中守了一夜,公子在殿后,格竹。”

陈远青微微作揖:

“说起来,下官应该给通武侯赔个不是,道理,的确是我告诉公子的。”

王贲看着陈远青,目光冷冽且平静。

“天下初定,创制大事接踵而来,士大夫身处高位,一言涉天下盛衰,一举而把天下命脉,需谨慎自己说出口的话。”

虽然没有骂人,但言外之意已经说清楚了。

做错了就得认,陈远青拱手:

“此事的确是下官的过错。”

来都来了,岂能空手而回?

“但下官认为,对于大秦而言,通武侯来规劝我的功劳,远不及通武侯领兵南征百越的功劳。”

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久,派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

由于秦军对南方地势和越人作战不熟悉,屠睢战死,大军折损数十万人。而王翦南征楚国时,顺势征讨百越之君,令百越分崩离析。

王贲是大秦眼下当之无愧的第一将领,此时蒙恬虽统领北军,但功劳与王贲比起来恐怕还差一点。

若自家阿父跟随出征,这是妥妥的功劳啊。

“本侯不参与朝政!”

王贲转身,宽大的衣袖随着有力臂膀的挥动微微拂起,转身走向着廊道的另一个方向。

陈远青微微躬身道:

“国家还没有安定,天下还有不属于秦土的地方,通武侯如何确定,一定能够公侯万代呢?”

王贲的脚步,忽然停住了。

“陛下如何会答应?”

看来他还是想出征的啊,是了,如此年纪轻轻,岂愿甘居于自己父亲之下呢!

不过,

这样的话却不能回答。

陈远青拱手:“我一个散官,怎么能去猜测陛下的心意呢?”

王贲回过头,却也没有多问什么,抬步便离开博士宫的范围。

回到博士宫。

陈远青象征性写了二百赵国的文字,每天都需要核检前一天的作业,只要有一天不写都不行。

“还请陈博士将这份日书送到中尉署。”一个谒者说道。

日书是秦朝的黄历。

上面写着今日宜做什么,百姓做什么都要占卜问凶吉,由博士宫负责编修,中尉署负责张贴到皇城各处。

陈远青带着两个诸生前往。

中尉署有自己的衙门。

刚进入衙署,就看见自家老爹露出健硕的肌肉,在衙署前堂中练剑,虽然剑术不精通。

但只是不精通,并非完全不懂。

秦朝的君子六艺,是真六艺!

蒙恬起初只是掌管律法审理狱讼的文书官员,蒙受父祖的功勋,成为秦将;少府章邯掌管山林池泽税收和关市之征,被二世钦点,成为秦末猛将;冯劫、冯去疾也都是如此。

恐怕后世极少有一个朝代,像秦这样由文向武畅通华丽的转换。

“阿父在练剑?”

欲望是无止境的,如今,儿子已经不用服戍卒之役,陈直善的想法上升了一个层次,想到将来的子孙。

不好与儿子说,于是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