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请叔孙先生回避!(1 / 2)
咸阳宫的一处奢华宫殿内,扶苏端坐在矮案前,看着前面的竹简,陷入沉思之中。
这蕴含什么治理天下的道理呢?
“长公子,陈博士送其父亲陈直善出征百越,所以还未进宫。”侍诏博士叔孙通走进来说道。
侍诏博士,即非正式博士之意。
“秦国推行耕战制度,攻打魏国占领他们的城池之后,会得到人口、田亩、城池、土地,强大的国家能吞并弱小的国家补充自身,而敌国也会被战争削弱,可征战百越能得到什么呢?”
扶苏迫切想知道秦始皇下此政令的意图。
百越亦称百粤,那里的百姓断发文身没有教化,土地广袤但是荒芜,这样的疆域值得派遣六十万大军攻伐?
那里的庶民有蛮夷、野人之称。
连像样的城池都没有,楚国的君王攻占了北越作为楚国的疆域,唯独放弃了南越那个地方。
若父皇另有深意。
那又是什么治理天下的道理是我没有看到的呢?
“通也不知道啊!“叔孙通摇摇头。
“长公子,陈博士来了。“
跨过门栏,陈远青说道:“见过长公子!”
听闻扶苏的话后,看向站在扶苏旁边侍奉的年轻儒生,刚硬沉稳,扶苏说道:“叔孙先生是孔公的弟子,奉诏入宫,精通礼乐,是扶苏的老师。”
秦始皇请孔鲋出仕,孔鲋不出,派了自己的弟子叔孙通来应付秦始皇。
叔孙通,是懂得因时势作出改变的人。
秦二世掌权时,常常在耳边歌颂天下太平,庶民们在您的统治下安居乐业,歌颂您的善政功德,天下哪里有造反的人呢?转身就投奔到秦朝末年起义军麾下。
不过,
此时叔孙通还是个愣头青。
陈远青说道:“能否请叔孙先生回避一下呢?”
孙叔通脸上顿感一阵薄热之气,“你我同为儒生,还有不能被人听见的道理吗?”
陈远青也不生气,甚至不与他争论一句,愣愣地站在那里,这种事由扶苏来判断就好,扶苏想了想:
“委屈先生到外头一避。”
叔孙通轻哼一声,双手揖礼,走到殿外。
“为何要避讳叔孙先生呢?”
“同为儒生,若这些道理他没有听过,一定会与我争辩。”陈远青对在这种毫无利益的人前显圣没有兴趣。
“先生请说。”扶苏站起来,微微前倾,露出好奇的姿态。
“战国时,诸侯交战是为了人丁和土地,朝廷讨伐百粤,也是这样的道理。”
“百越的疆域,连楚国都不屑一顾。”扶苏疑惑。
“下官把土地比作生产资料,把人比作生产力,得到此二者,国力便会迅速强盛。秦出自女防一支,是西周的属臣,得到诸侯地位,秦国的先王不再为君王驾车御马,开始运用御国使人之术,
开始开疆拓土,收编周民,使秦的疆域不断扩大。
魏国北灭中山,西取西河之地,开拓了大片疆土,成为霸主,燕国连下齐国七十余城,成为一时之强,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霸主。“
“都是同时得到生产资料和生产力的缘故。”
这是新的道理?
“朝廷派大军攻打百越,便是得到生产资料,俘虏越人作为奴隶,便是得到生产力。”
“公子说百越荒芜。”
“百越崇山峻岭,树木繁密,若百越种植黍栗,可否也是一样的道理?”
扶苏陷入进一步思索,“如此说,父皇是明察的?”
陈远青微微躬身:“我岂敢妄议。”
从扶苏的宫殿走出来,经过叔孙通的身旁,听到轻轻嗤了一声,愤懑与有些不服的眼神,倒也能理解对方的心情。
始皇用尊贵的礼仪请孔鲋出仕。
孔鲋派出叔孙通,可以说叔孙通代表孔鲋,代表儒家正统,可以享受孔鲋的待遇,可扶苏却把他请出门外。
朝着叔孙通微微作揖。
为何公子会听从陈远青的道理,儒家术统难道还有人比他更纯正吗?与老师孔鲋避世不同,他愿意出仕辅佐秦朝,就是想实现自己的抱负。
叔孙通问道:
“你和公子说了什么?”
“一些不足写入简牍的皮毛道理罢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