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我没有才能(2 / 2)

加入书签

---->

两人又坐在桑树下闲聊一会儿,起身离开,张苍客气说道:“我还会来拜访先生的。”

…………

咸阳城的住宅。

叔孙通大步走进庭院,看见仆从快步走上前,从袖口中抽出一支竹筒:

“先生,鲁国来的简牍。”

叔孙通脱了鞋,来到矮案前倒出简牍,打开,这是老师孔鲋来的书信。

孔鲋在书信中写了很多字,

其大意是:

朝廷虽用儒家,却没有使用儒家任何学术,无儒家之心,终与秦政疏离。

叔孙通看完,却是把简牍置于一边。

“连老师也不信任我吗!”

如今天下只有一个国家,不辅助秦,又辅助谁呢!

叔孙通将简牍收起来。

收拾收拾。

准备入宫去。

咸阳城中,青铜马车越来越多。

哪怕陈远青感叹过,但随着日子推移,青铜马车越来越多了,来到博士宫,陈远青便听到两道激烈的声音。

“主君应与群臣商议,然后作出决策。”

“上君尽人之智,与其用一人,不如用一国。”

“办法就是兼听,集思广益,君王不用亲自去看,去听,去想,借臣下的耳目而遍知天下之事,用臣下的智慧决断大事。”

几个先生围坐。

另一个博士站起来。

“天子一人难以独治天下,需逐级尚同,君发布宪令于其家,并尚同于里长,赏罚保证政令施行,为政之本。”

陈远青认出来,是儒家和墨家的博士。

说着说着,两人脸色愈发严肃,水火不容。

生怕自己的才华不能为其他博士所见。

东园公唐秉走过来说道:

“陛下有诏,博士宫推选出一个仆射。”

赢氏善长驾驭马匹,如今,这种方法用在人身上,博士宫中各派博士难以调和,陛下岂会不知?

当初任用周青臣,不是学识高,而是他圆融。

夏黄公崔广说道:“我们四人推举你!”

有意思的是,秦朝续存期间,也未用过博士宫中谁的政见来治国,陈远青微微躬身表示感谢:

“推选的人还有谁呢?”

推选的人,还有淳于越和叔孙通,淳于越虽然说承认陈远青,但也想自己的学说被重用。淳于越原先是齐国的博士,最有可能被推举。叔孙通是孔鲋的学生,出身很好。至于陈远青名望是最低的。

没有人推选我吗?

叔孙通坐在矮案前:“今日老师给我修了一卷简牍。”

众儒面色变得严肃和恭敬。

一个博士问道:“孔公说了什么?”

“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用我所学的经纶制定朝仪制度,规范官轨。”

淳于越坐在不远处的矮案前。

高堂生凑到他耳边,小声说道:“四位先生推举陈远青。”

淳于越有些遗憾:“四位先生为何不推举我呢?”

您是真的不知道吗?

高堂生有些意外地看着这位兄长,心直口快,为人刚烈,在博士宫中得罪了许多人。

陈远青来到宫殿东边的矮案,席地而坐。

这里有几个名家的博士。

儒、墨、法诸家都很重视形名之学。

“几位也是有才学的人,为何不推举自己呢?”

其中一个名家博士道:“我听说,四公都推举你,想必是有才学之人,你认为什么是名呢?”

“礼法、政令、爵号、仪式,天下规定的称呼都是名,天子又以定名的方式治理天下,也是一种治式。”

另一个名家博士眸光明亮:“你认为什么名最重要呢?”

陈远青想了想,发现几个博士眸光严肃,看着自己。

“我没有才能,怎么能回答这样的问题呢!”

“或许。”

“儒家礼法,法家刑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