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消息(1 / 2)
陈远青打开门。
门外,两个甲士,好奇打量门墙,不像是秦人,是征召的楚人,甲士抱拳说道:
“大人是博士宫博士吗?”
这是阿父派人送回的。
幸亏,不是交还遗物,或者继承军功,接过甲士俸上的竹筒,回到前堂打开,竹筒里,一卷用黑绳系着的简牍。
在简牍中几乎没提及军情,只说如今在南越营中甚好,勿要挂念。
阿父这是不泄露军情啊。
张苍对什么都文书都好奇,陈远青也不避讳他,张苍接过看完之后,有些激动地说道:
“我看过南越传回的军书!”
“朝廷用秦弩攻打百越,很快攻占了东瓯地区。”
“北方的秦军不适应南方的气候,上吐下泻,秦弩攻打越人有出其不意之效,越人躲进深山老林,与秦军周旋,秦军不敢松弩卸甲。”
“如今两军对垒,秦军却困于粮草。”
“您的阿父能寄书信来,一定是无事的。”
王贲的战法类白起,白起水淹鄢城,王贲水淹大梁,像他这样的猛将怎么会给对方求饶的机会?传书回来一定是有件事需要朝廷解决,粮草。
东瓯虽是越区,荒山野岭,但是水系发达呀,王贲很快就平定了瓯越地区。
然而,
像广西、贵州、四川等西瓯、雒越地区,十万大山,那里可真是现代设备都难以探索的森林。
越人以打猎捕鱼为生,连农田都没开垦。
估计是和悟道的龙场差不多。
朝廷南征百越困于粮草,灵渠,就是为了运输粮草而诞生。
这背后是残酷的徭役,朝廷征发数十万庶民往岭南,死在路途中不知其数。
印象中,喜欢专研数学的要么很抽象,要么逻辑很强,张苍在秦朝时犯了一次律法,投奔刘邦后又犯一次。
不是藐视律法的人做不出来。
陈远青说道:“苍啊,御史大夫府的文书,是国家的秘要,对我不可以说,在外人面前更不能提。”
张苍拍拍胸脯,然后说道:“我可是御史啊,怎么会不知道律法呢。”先生不惜想方设法替他洗脱罪名,本来想逃跑的,可一旦逃了,就别想再露头了。
我和先生这样生死的交情,说出来又有什么关系呢。
张苍扒着碗把牛肉吃完,临走前就恳求着想看看陈远青家的书房,被断然拒绝。
次日,来博士宫当值时,天色还昏暗,在延绵不绝的廊道中央,看见一身黑袍的身影,是蒙毅。
陈远青停下来。
“拜见长史!”
这个转角的地方,类似阳台,可以叙旧说事,看来是专程等着他。
蒙毅转过身说道:“陈博士身为仆射,在博士宫待得如何?”
“诸公畅谈经籍,我在旁边能得到一些益处。”
“虽未横生变故,但怎么能旷废公子的学业呢?”
战国时秦国就有太子卿,专门教导太子。秦始终没有立太子,教导皇子事务就落到了詹事和博士宫两个衙署上。
陈远青说道:“已无人能教导长公子。”
蒙毅并不在这件事上纠结,他在军书上留意到了一点,陈直善所留的官职已是二五百主:
“你阿父出征前想必也曾与你商议,今朝廷南征百越,困于粮草,你有什么计策呢?”
这厮精通律法,研究过刑案,凭借蛛丝马迹就能推理出结果,能得到秦始皇宠爱,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别的不说,必然是擅长洞察人心的。
陈远青说道:“在下能有什么计策呢。”
回到博士宫的矮案坐下,没多久,一个谒者躬身缓步进来,身为博士仆射,现在陈远青能参与朝议当个背景。
月朔会见百官,小议的话,秦始皇只召身边几个人。
一座可以瞭望四方的阁亭中。
陈远青来时,李斯和蒙毅等人都来了,始皇沉默不语坐在上位似乎在等人。
廊道尽头,银发的王绾缓步走来。
自从决定与六国开战,秦谋划了八年。
这八年之间,王绾全副身心运筹着秦国之事,从未在三更之前走进过寝室,秦国勤政,六日歇息一日,可王绾自从做了丞相,却从来没有歇息过一日,纵然是节庆之日,都守在丞相府不敢离开。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