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王令(1 / 2)
谒者搬来矮案,王绾和尉潦谢礼后坐下,李斯和陈远青则站在不远处,阁亭里能落座的位置不多。
一旁的谒者搬来竹简。
“王车从鲁地到琅琊郡,经过颖川,一路上,黔首安定。”
王绾微微躬身:“君上说的话,是什么缘故呢?”
从泰山回来,一路上,并没有看到黔首暴动和不安定的地方。
始皇帝手里握着竹简,缓缓开口:“琅琊郡很多县乡,土地平缓,何以存在如此多荒地?”
这是因为屯田制,还没有完全在咸阳以外的地方实施。
王绾说道:“内史府将屯田制推行下去,把荒芜的田地,分给没有田地的庶人,郡县也会纷纷效仿。”
君上看着竹简,竹简上是琅琊等郡县呈递的数据,显然也不是君上想要的答案。
李斯想了想,开口说道:“先秦时,秦的先王推行井田制度,井田制的效果若是好,为何又会变成授田制呢?民勇,则赏之其所欲,均则贫,不足以激发民力!”
李斯的主张是正确的。
这样好的田地,用来用做公田,是朝廷的损失。
始皇帝缓缓开口:
“传朕令,徒黔首三万户琅琊,免除十二年徭役!”
谒者又递上来一卷竹简。
始皇帝看了竹简,眼底严肃。
王绾微微躬身问道:“君上还有什么事要商议呢?”
始皇帝缓缓开口:“朕到齐地时,披氅,到颖地时,却披着深衣,。”
“地方不同,太史令,修补日书!”
君上洞察敏锐,他竟然没有发现这样的变化。
“唯!”
胡毋敬从后方站出来,持着芴,微微躬身。
始皇帝眼底严肃:
“无奏。”
“就退下吧。”
谒者艰难地抬着两筐竹简。
内史腾刚将咸阳城闲置的荒地,分发给没有田亩的庶人,制定传和验这些身份信息。
地方郡县还未完全推行,这是因为,地方县乡的官吏人员不如咸阳完善,始皇帝就将这些疏奏看完了。
当然,也有人说始皇帝是贪恋权势。
秦制耕战。
将黔首迁移至琅琊,修补日书,自然是为了耕。
始皇帝要处理新的疏奏。
陈远青微微躬身,跟随王绾等公卿大臣,退出阁亭。
下了值。
陈远青回到宅院。
桑树郁郁葱葱。
张苍提着一块更大些的牛肉来,穿过廊道,在庭院前坐下。
几次三番,陈远青问道:“哪里来的肉?”
内史府收死去的牛尸,但不会这样勤宰耕牛,陈远青问道:“苍,哪里来的牛肉?”
“中厩署的螣和我相识,我叫他杀牛的时候,就给我留一块。”
中厩,是专门养牛马的地方。
不管牛肉的事,张苍很激动,颓坐了许久想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告诉先生,于是才去切了牛肉。
“先生,我回去思索了许久,推演出来了!”
说着就看向仆从喜,说道:“可以帮我拿一些稻和米来吗?”
仆从喜点点头,转身沿着廊道去仓库,把稻和米的斗拖出来。
张苍把稻和米倒在矮案上,然后说道:
“稻和米,率五十,将它们缩小十倍,就是一份米换两份稻。”
再把稻和米分配好,变成小堆小堆。
比例分配法则,把稻当成是整体,用米去分割稻。
最后,等比变成一小堆一小堆。
这是正确的。
其实九章算数的粟米,核心主要是比例分配法则。
陈远青说道:“苍啊,写到九数里去。”
“我把它写到九数中,再呈递给诸生抄录。”
张苍点点头。
这是九数中的第二个,九章算数中,很多还不完善。
秦很落后。
没有黄金换秦半两的比例。
一方面大宗交易,直接用镒来支付,市面上很少流通,用不到铜钱来支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