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推行令!(1 / 2)
咸阳宫。
蒙毅跽坐在殿前,面对着始皇帝,双手拿着一卷竹简。
“君上,西瓯传回的捷奏!”
始皇帝接过竹简,缓缓打开,认真的看了起来,看了片刻,却皱起眉头,哪怕是王贲亲自率兵攻打西瓯之地,也出现了很严重的伤亡。
谒者把今天的竹简抬进来,蒙毅说道:“君上,北地大将军有特书传回,王公已召集丞相府集议。”
咸阳宫,
长长的廊道中,
九卿受到召令,从各署前往咸阳殿,丞相府在咸阳宫外,王绾和王序从皋门登上阶梯走得不徐不缓。
走在复道的陈远青,等两人走进。
“拜见王公!”
“我听说,察举是你提的?想到这样的方略是不容易的!”王绾问道。
“王公过份赞美我了。”
“先秦的时候,王制中提及选拔贤能,考察德行艺道,六国中,楚国和齐国奉行这样的策略,从乡里推举贤明的人,到司徒官那里,我只是把秦制中的御史加入到其中罢了。”
先前知道,此子在博士宫中和其他博士相处比周青臣融洽,
没想到六国法令,也知晓。
“嗯,楚国和齐国选拔了很多人才。”王绾点点头:“看君上是否要下王令吧。”
穿过复道,
到了咸阳殿,陈远青和王绾脱了鞋,走进咸阳殿中。
始皇帝跽坐在上位,谒者将矮案上朱批过的竹简撤去,摆上新的竹简。
始皇帝眼神严肃,微微侧过头:
“蒙毅!”
蒙毅点头会意,
谒者搬来矮案,王绾和尉缭等人微微躬身,跽坐下来,陈远青也在后方矮案跽坐下来。
始皇帝缓缓开口:“朕听,王公召集了集议?”
王绾拱手:“禀君上,蒙毅传回疏奏,臣召集公卿商议两条方略。”说着抽出袖口中的简牍。
谒者呈递上去。
始皇帝看着手中的疏奏,竹简上记录着公卿集议的言论。
这个间隙,公卿大臣望着始皇帝的神色,只见始皇帝目光把竹简上的字逐一看完,缓缓开口:
“优旃你来说。”
谏议大夫优旃起身:“臣认为,地方上生活的是六国黔首,他们一定会推举自己的人担任官吏,时日一长,如果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朝廷,不是有复辟的忧虑吗?”
跽坐在旁边的尉缭,看向始皇帝说道:“王天下者,一定会放眼天下贤才。”
“先秦时,威服敌戎的百里奚,是楚国逃奴,治民能臣蹇叔,是宋国士子,大将丕豹,是晋国武士,执掌钱粮赋税的公孙支,是北方燕人,开地千里的由余,是西戎士子。”
“臣认为,治秦者,未必一定是秦人啊!”
“这样的方略,是可以施行的。”
自从郡县制的争论后,一直在寻找能够治理天下的治式。
这算是找到了一条。
王绾微微躬身。
王序闻言提起笔,在竹简上记录尉缭和陈远青的政绩。
始皇帝眼底严肃,缓缓开口:
“将王令传递郡县!监御史到地方,被举荐者在当地任职一年,赴他郡担任官职!”
到别的郡县担任官职。
斩断了地方乡县的根基,始皇帝一句话,就解决了优旃的顾虑。
陈远青微微抬起头。
“唯!”
王绾躬身。
尉缭眼中隐隐有些忧虑:“君上,那六国戴罪的旧臣?”
始皇帝把竹简推到案边,缓缓开口:
“下令郡县,推举徭役中贤明的人,到北假中担任官职官,不赦免罪行,有功者,爵位于秦人同!”
蒙毅递上另一份竹简,是李斯的养士。
始皇帝看完之后,缓缓开口:
“这是可以推行的。”
李斯的养士,是另外一条获取人才的路径,直接培养,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根据需要得到相应的人才。
诸公在集议时,并未提出谏议。
这时候更没有反对。
尉缭说道:“臣还有顾虑,推行察举,乃是像统一文字那样,必然要制定法令、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