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大喷子(求追读啊,还有一章)(1 / 2)
等到手真的李倓放开,许叔冀才松了一口气。
望着李倓言笑晏晏的面容,他心中却一点都不觉得轻快——就这么一个天潢贵胄,竟敢带着数百骑冲进即将被十几万大军包围的城池中。如此作为,他岂敢轻易折了对方的面子?
只希望建宁王不要因为往事记恨他吧!
而李倓见到服软的许叔冀,也觉得自己不虚此行。
他并没有在谯县待多久,只休整了一晚便要继续出发。
原本他还想把自己的淮南判官李铣和行军参谋李萼全都带走,但李铣却自请留了下来。却是淮南军已经在高适的带领下抵达了临淮,恰逢叛贼撤军的消息传去,高适便暂时领兵停留在了淮水边。李铣打算留在谯郡,以作接应。
李倓索性把麾下的骑兵分成了两半,留一部给李铣统领,带上了参谋李萼继续出发。
路上歇息之时,由颜真卿亲自举荐的李萼主动问李倓道:“敢问节帅,接下来抵达临淮,节帅准备如何面对嗣虢王?是否打算上书弹劾?”
“君有何说法?”李倓指了指自己的对面,让李萼坐下。
李萼拱手为谢,嘴上却不停:“以属下私见,旁人可以弹劾嗣虢王,唯独节帅弹劾不得。”
“此言何解?”
“回禀节帅,嗣虢王有过错,固然该弹劾,但在圣人眼中,却是节帅的长辈。此前节帅平永王之乱,虽是奉命为之,但在宗亲看来,却未必会分对错。”
“可是以嗣虢王的作为,我只需要如实相告就与弹劾无异了,难道我要为他遮掩吗?”李倓问道。
“自然不必,节帅只需如实奏表临淮、睢阳之事即可。”
李倓原本的确有弹劾李巨的想法,但听了李萼之言,觉得客观描述一下也不是不行。毕竟把李巨干过的事拿出来说一说,不是弹劾也胜似弹劾了。
当然,若是皇帝看了,觉得李巨有问题想把李巨换掉,李倓自然也是乐见其成的。
就这样,李倓一路抵达了临淮。
与上次李巨兴师动众的迎接不同,这一次李倓抵达,李巨干脆没有出现,倒是高适、刘展、李白、张岱几个李倓的属官前来迎接。
“三郎不知,嗣虢王被气病了。”张岱说起此事口中还带着几分幸灾乐祸。
“江东韦陟韦节度派了个使者,叫做崔祐甫的,来询问河南抵御贼寇的情况,并与嗣虢王商议江东输送给河南的钱粮。但这个崔祐甫却是个刚正不阿的,见嗣虢王有畏战之心,当众写了弹劾的奏表,走公开的路子送去了行在。这可比当面骂人狠多了。”
“要我说,也是他活该……当初三郎来临淮时我正忙着给淮南军筹集钱粮,不知道他干的事,不然我得当面骂一骂他!”
李倓没有戳破张岱的自吹自擂,毕竟后者在淮南卖官,也算是替他解了后顾之忧。
只他听着崔祐甫的名字觉得耳熟,然后才猛然想起了,这崔祐甫不就是当初劝说永王李璘放弃逃亡主动投降的新安郡司马吗?
当初江东节度使韦陟想要劝说李倓尽快领兵返回淮南,还答应了李倓帮忙把崔祐甫弄到缺少属官的他的麾下。只是后来事情一件接着一件,李倓竟然把这件事给忘了,也没有接着联系韦陟。
可李倓忘了,韦陟却没忘,这不就把崔祐甫作为使者派来提醒李倓了嘛。
而崔祐甫当初能够被李倓看重,正是因为从其劝说永王李璘之事来看,他行事颇有些手段。
“那嗣虢王就任由崔祐甫这么干?”李倓问道,他隐约记得,当时韦陟告诉他,崔祐甫是其故人,性情刚直,遇事从不退缩。
张岱解释道:“三郎担任淮南节度未久便来了河南,不知道节度使故事……崔祐甫此来是代表着江东韦节度,现在河南正在粮草一事上有求于江东,怎么会为了崔祐甫而得罪江东了。其实,按理说,河南官吏也不敢得罪三郎的,只不过三郎没有在钱粮输送之事上拿捏他们罢了。”
“大王……”高适在这个忽然开口了。
李倓摆了摆手,道:“达夫放心,我不会用此手段……”
正常来说,淮南和江东等地都是要向河南转输一定的租赋,不然河南这么多的军队根本供养不起。但输送嘛,或多或少,或急或慢,都是有说法的。
真要是把本该一月前送到的粮食用种种原因拖延到二月、三月,就算因此上书弹劾又能怎样?行在还能因为这点问题而把人罢免了不成?大不了推个临时工出来嘛!
至于李倓如何知道这么仔细的,那自然是李巨对睢阳就是这么干的。按照制度,似睢阳这等坚城,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