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叶县之战(4K)(2 / 3)
有追击他们的打算,而是领着骑兵奔向了叛军步卒。
这时候,尹子奇的头颅已经被砍下来了,马燧手持一柄长枪,顶着尹子奇的脑袋,心情无比畅快,高喊着“尹子奇已死,投降免死!”到叛军阵前来回打转。
“是节帅!”有将官大着胆子上前确认,认出了尹子奇。
“节帅死了,节帅真的死了……”
消息传回,很快整个叛军都陷入了慌乱之中。有士卒选择了逃亡,但更多的士卒茫然无措,在将官的呵斥下尽力保持着阵型。但叛军的乱象并未持续多久,尹子奇虽然死了,但统率步卒的将领们都还在。其中存在有威望的将领,及时阻止了军中骚乱。且随着逃亡的士卒被诛杀,叛军甚至逐渐安定了下来。
李倓严阵以待,防止有受了尹子奇恩惠的将官鼓动士卒们来为尹子奇复仇。因为李倓这边只有一千多骑兵,相较于四万多叛军士卒根本不够看的。他有些后悔起了贪心,没有在叛军慌乱的第一时间进军,可叛军人数众多,乱起来也有一个过程,偏偏在这个过程中,骚乱被止住了。
然而在骑士们大喊了许久招降之后,竟有一人被推举着向前来似是要与李倓商议。
李倓并不认识此人,但在李倓身边的张景超却略带惊讶的告诉李倓,此人正是令狐潮。
“军中骚乱是你止住的?”
令狐潮没想到李倓竟然先问了这个问题,他留意到正骑马卫戍在李倓身侧的他的前副将张景超,最终答道:“不瞒大王,正是!”
“你曾是雍丘县令,叛军来时你以城投敌,罪责深重,本百死莫赎。”李倓表情严肃地看着令狐潮,“但现在,我可以给你一个机会。”
令狐潮却没提自己的事,而是直言道:“将士们害怕受到株连。”
“河南人免罪,河北人被裹挟者免罪,余者从军抵罪,独随安禄山起兵者,不赦!”
令狐潮闻言,在马上向李倓拱手,然后策马回去。
南霁云问道:“大王,既然是他止住叛军骚乱,何不趁机留下他?使得叛军自乱?”
一旁的张景超正欲说话,却见李倓摇了摇头:“看来尹子奇并不得军心啊!”
南霁云一头雾水,不明白李倓为何会发出如此感慨,但他随即留意到,等到令狐潮回到叛军之中后,那里很快就有了新的动作,甚至还有喊杀声传来,不时还有将官被押到阵外斩杀。
小半个时辰后,叛军处的动静总算结束了,这时候,令狐潮领着十数位将领来到李倓面前伏跪请降。
“军中还有多少将领没来?”李倓问。
令狐潮答道:“二十余位。”
“将他们全唤来,不敢来的,以叛逆论处!”
“是!”令狐潮答应地很干脆,他似乎早有准备,又起身骑马返回了军中。
这一回他倒是没有杀人,而是轻松地带着二十多位将领前来拜见。
不过等令狐潮重新来到李倓面前时,却发现原本被他带来的十数位将领正围着李倓席地而坐,李倓居于中间听着他们说话,身后只跟了四五个人。这让他有些意外,却又觉得是在情理之中。
“来的正好,你们也坐过来。”
听到李倓的招呼,令狐潮赶紧过去。而面对接近四十个刚刚投降的将领,李倓竟只带了五个护卫便与他们坐在了一起,这让令狐潮心头一时五味杂陈。
“其实从贼也不能全怪你们,毕竟安禄山能起事岂是你们的过错?”李倓说起此话,直让在场的将领们无比赞同,就连令狐潮也觉得很有道理,叛军不来,他会从贼吗?当然不会,肯定还在老老实实地当他的雍丘县令啊,这样他全家也不会被张巡所杀。
“就连我十分敬重的已经殉国的颜杲卿颜公,安禄山刚起兵时也不得不假意投降。且两都都已经丢了,堂堂天子,竟然弃国都而走,又怎么怪得了你们呢?”
令狐潮闻言只想狠狠点头,他也很想说自己其实是忠义之人,当初是被迫投降的。只是他听着李倓的话,却听出了话外之音,怪不了他们,那就只能怪……
令狐潮思绪发散起来,但猛然间,他却发现李倓正在对他说话——“我听说你曾劝张巡张公投降?是如何劝的?”
令狐潮心中一慌,却还是如是答道:“天下事去矣,足下坚守危城,欲谁为乎?”
“那张公又是如何回答的?”
“张公以忠义之言责问,我羞愧而走。”令狐潮低头掩面道。
“这就是了,颜公在安禄山过境之后就选择了起兵,最终父子皆殉国而亡。又有张巡张公于危难之际拒不从贼,,始有今日之局面。”李倓言辞恳切,却又咄咄逼人,“是以,诸君觉得我该如何对待你们?”
在场的将领们相顾无言,却有一面容粗犷的莽汉忍不住问道:“俺听说大王仁义,和太宗文皇帝一样,这才想着投降,难道大王想要杀俺吗?”
此言一出,立马引得在场一众将领们色变。
令狐潮更是在心中暗骂,万一有傻子觉得建宁王要杀他们从而选择坏了当下的好局面,岂不是废了他的一番苦心?
好在情况没有朝最坏发展,他听李倓说道:“韩五,我记得方才你说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