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城安置(2 / 3)

加入书签

总归是有些相似之处的,像是“伍长”一职,她大概知道一点。

算是军中最的小头目,手底下管着五名士兵,主要负责监督和管理他们的日常训练等事务。

昨晚的救济粮和干净的水是由其他官兵运过来的,宗伍长清点完数目之后就直接给了卞含秀并其他几位帮忙煮粥的妇女,并未私下克扣。

这些官兵话不多,卞含秀知道的也就这些,具体他们是哪里的兵她也不清楚。

收集到这些信息已经足够了。

宁竹冷眼看这些官兵,他们绝非衙门里那些酒囊饭袋可比,走路时步伐稳健,下盘扎实,显然是习武之人。

周身带着一股肃杀之气,哪怕没经历过战争,也绝对是见过血的人。而且,官兵们对那个宗伍长服从性很高,看得出有较为严明的纪律。

这些官兵应是军中之人,就是不知道是从哪里调遣来的。

看样子,灾民们上头应该是不会轻易换人,这是件好事,宁竹深谙“熟人在好办事”的道理,心中盘算着可以看情况接近他们,打好关系。

且说一行人到了破庙之后,说是破庙,还真就名副其实,庙宇整体已经塌了半边,莲台上的菩萨跌进泥地里,被掩埋在废墟中。

庙里住人肯定是不行的,灾民们只是以这里为中心,散开安置。

在地动前,宁竹曾经来过这里,她记得周边地势宽阔,不远处还有一条小河,起码基础的水源问题解决了。

这里距离宁竹当初跟张德明父子交易玻璃珠的小树林也不算远,生火取暖做饭的柴火也是不缺的。

最大的两个生存问题得到解决,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避灾地点,只是除此之外,其余的问题只能靠灾民们自己解决了。

宗伍长没忘记答应过的事,派了位官兵将两家人安置在一起。

宁竹人小言轻,别人也不会将她放在眼里,有些事情只能由身份最合适的季元武出面。

宁竹偷偷将手中准备好的碎银塞进季元武手中,暗示必要时候还是得使用“钞能力”才行,想住好点的地方,总不好一毛不拔。

季元武自然是不会要的,可是也不能在官兵眼皮子底下推拒,只好暂时收下。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果然不假。

季元武将银子私下递给那位官兵时,对方没有义正言辞地拒绝,而是直接收下,动作之熟练,想来这种外快没少收,也是在领头的官兵允许的范围内。

带路的官兵面无表情地收下银子,没有许诺什么,不过办事很靠谱,宁竹他们分到了一个较为清静背风的位置,地方不算大,不过够用。

最大的优点是——离那些官兵的驻扎地比较近,无形之中能减少很多麻烦。

宁竹不怕官兵收这钱,怕的是他们不收,收下这钱,就证明好些事有了操作的余地。

比如,打听城内其他地方的情况、官府接下来的打算、还能请他们帮忙留意季新承的行踪。

不过这些现在还急不得。

总算是安定了下来,虽然只是暂时的,但众人都忍不住松了口气,明明距离地动才过去了一夜,却像是已经过了好久,大家都累得不轻。

可是天色越来越暗,空气中都带着水汽,再过不了多久就要下雨了,他们没时间休息。

季元武本来想将碎银还给宁竹。

可后者摆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秀姨季叔,我和妹妹还要麻烦你们一段时间,哪能次次都让你们出钱,你们放心,我手里暂时不缺银子,不会打肿脸充胖子的。”

她死活不肯收回去,季家夫妇无奈也只能收下了。

众人还不知道要在这破庙周围停留多久,趁着雨还没下起来,抓紧时间做事。

今天要搭灶台生火做饭,还要修出一个适合的住处,不用多好,只要能遮风挡雨就行,最重要的是要方便活动,至少如果再发生地动一次,能让他们第一时间逃跑。

宁竹上辈子有过在野外生活的经验,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简易帐篷,正好她找到了一块油布,这样一来,起码今晚不用担心淋雨。

她在季元武去砍柴时拉住了人,请他多带些高大粗壮的树干回来,后者欣然答应了。

季元武走后,宁竹和季新桐一人抱着一个陶罐去打水,卞含秀留下来打扫空地,宁荷跟在屁股后面帮忙清理着地上坚硬的小石子。

这会儿大家都还在适应新住处,在河边打水的人不算很多。

季新桐看着湍急的河水,皱了皱眉。

“这水......”

不怪她迟疑,地动才刚刚过去,原本清澈的小河此刻裹挟着泥沙,变得浑浊不堪,河面上还漂浮着断裂的树枝,水流湍急跌宕,拍打在岸边,顿时溅起高高的水花。

肉眼看着着实不像是能用的样子,要是往日用来扫洒都觉得不干净。

宁竹面色如常,只是多看了两眼不远处的那片芦苇,收回视线道:“附近只有这一个水源,水还打回去还得静置一段时间,烧开之后才能喝。”

季新桐叹了口气,他们算是过得不错的了,眼下实在是没有挑剔的资格。

“那我们快些,打完水早点回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