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 / 3)
今日便是和书阁约好的日子。
“不,果儿姐姐,等我抄完最后两页,我们一起吧,再去趟药铺,我还要买些东西。”
“去药铺?哦,还给阿凶买药。”
果儿了然,薛含桃呼吸微停,没有解释她的脑海里正酝酿着一个隐秘的打算。
明日一早,她要去定国公府。
然而直接求见定国公世子,她可能连大门都进不去,所以就只能想别的法子。
之前她没有告诉堂姐,进京途中对她诸多帮助的好心人,正是定国公世子……身边的一名亲随,名唤方振的青年。
此时的薛含桃只能祈祷,自己认真熬煮的薄荷金银花茶水还能给人留下些印象。否则,她就真的只能听从圣意,恩将仇报了。
***
书阁的位置在文兴坊,距离薛含桃现在住的小院不算远,她穿着颜色暗淡的浅碧色裙子和果儿一同进去,还没开口掌柜就迎了过来。
“薛小娘子,《诗经》你抄好了?”
“嗯,一共两本,掌柜请看。”
果儿现在她身后半步,薛含桃将两本《诗经》递给掌柜。
老掌柜将书翻开来,眯眼端详了半晌,顿时喜上眉头,痛快地掏出整二两的银子给了面前不显山不露水的小姑娘。
果儿看见都呆了,往日都是四五百钱,掌柜今日为何如此大方,她还没来得及开口问,自家小娘子把她拉走了。
“果儿姐姐,我们赶紧去药铺吧,不然阿凶该在家中着急了。”薛含桃步子迈地很快,脸颊浮上了几缕红色。
果儿只以为她担心大黑狗,立刻忘记了那点疑虑,跟上前。
而就在她们走后不久,书阁就迎来了几位风雅的文士。为首者穿着罗衣佩着美玉脚下还踩着云头履,一看就家世不凡,其他人对他也多有奉承之态。
恰巧此人掌柜识得,当即放下手里的《诗经》,笑容满面地招呼,“原是邱郎君,您大驾光临,小店真是蓬荜生辉。”
邱泰,吏部侍郎之子,今在国子监读书。他身边的几人皆是国子监的同窗,听到掌柜询问,笑道,“到书阁来还能为了什么,当然是淘些书来看了。”
“对,有好书都拿出来,也让我身边这位从乡野之地来的宋兄开开眼界。宋兄倒霉,家遇洪水,好不容易有几本藏书也都没了。”邱泰双眉一挑,指了指位置最后的一名青年。
掌柜闻声看去,邱泰指着的人身量中等瘦削,虽穿一件布衣,但模样生的很是俊俏,他思量过后便将刚收到的《诗经》奉了出来。
“一本《诗经》?掌柜,你这就不实诚了。”邱泰本意是要借淘书嘲讽一番他指着的青年宋熹,却不料掌柜只拿出一本烂大街的《诗经》,顿时不悦。
“邱郎君再看呢?《诗经》常见,然这等笔力行迹,您是否想起了一人?”
“你这究竟卖的什么关子?”邱泰皱着眉看了几遍,没看出个所以然。
他话音刚落,一直未曾开口的青年宋熹惊讶地出声,“这字……竟有崔世子七分神采!之前,我曾有幸见过……”
定国公府世子崔伯翀,除了众所周知击退蛮金保卫汴州的功迹,书法造诣亦是闻名于世,据说连陛下都在宫中珍藏了几幅他的行书。
“崔世子!这本《诗经》我要了,银子任你开。”
“小老儿本打算卖一百两银子,不过邱郎君,八十两也就够了。”
……
“宋熹,你识得崔世子?”出了书阁,邱泰的目光当即看向了青年,充满怀疑。
“不算识得,只是樊州大水,崔世子前去赈灾,返京途中某与丰县刘县令侥幸坠在崔世子的车马后面,有过几面之缘罢了。”宋熹不卑不亢地应声,巧妙地隐去了也有若干幸存的丰县百姓跟随的事实。
“丰县的县令?前些时日他到我家拜访,我爹并未相见,如此的话……这本《诗经》送你了。”
“多谢邱兄赠书,恰好某稍后正要去刘县令那里拜访。”宋熹登时明白了邱泰的意思,“说来我等还未到崔世子那处致谢。”
宋熹需要一个契机到刘县令处卖好,刘县令苦于搭上吏部的上峰谋求官职,而邱泰则是想与大名鼎鼎的崔世子沾上些关联。
这本《诗经》到来的时机正好。
***
翌日,薛含桃天蒙蒙亮就起身了,她洗了脸梳了头发穿好了衣服,一个人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一遍又一遍,手指头绞了又绞,好像山间失去了方向四处乱窜的野兔子。
大黑狗趴在她的不远处,尾巴轻轻拍打地面,想象自己腿好的时候捕猎野兔子的场面,一时神往。
“阿凶,你说我能不能见到他啊,万一定国公府的人不相信我把我叉走怎么办?又或者用刀鞘打我的腿!”
薛含桃紧张兮兮,她偷偷观察过几次,有些人就是这么被定国公府的护卫赶走的。
“呜!”这些话你都重复过好几遍了,听烦了。大黑狗不想理她的碎碎念,索性仰头叫了一声。
狼嚎一般。
“……阿凶,坏狗,别叫,我…我收拾东西。”薛含桃担心被果儿看出端倪,连忙捂住大黑狗的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