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传琴(1 / 2)

加入书签

蒙蒙飞絮,垂柳栏杆。绿水风暧暧,春树影斑斑。

晚筵过后,虞瑾来到汝阳王府,给他的女弟子上课。丫环打起湘帘,引他来到紫檀案边。装祯静雅的书房又垂一道珠帘,袅袅篆烟从铜鹤嘴里吐出,淡淡地染了一室。女弟子坐在珠帘之后,七弦琴端置膝上。

虞瑾素来不喜熏香,此时却只好忍了:“颐真,我于琴之一道,并不十分精通,只能引你入门。他日你如果还有兴趣深造,我可为你举荐另外一名明师。”

香炉太近,熏得他有些不适。于是停了一会,一边在脑海中理清思绪,慢慢说道:“《礼记》上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这四时物候触动人的情感,就形诸言咏歌舞。葛天氏曾操牛尾,投足歌八阕,黄帝也有《云门》乐舞,再后来有神农伏羲造琴。今人歌舞琵琶,多为娱人,琴乐却重在娱己。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琴家操琴,最重要的是用来治身,禁邪防淫,涵养性情。所以琴有五不弹。你可知是哪五不弹?”

珠帘后传出清晰的回答:“疾风甚雨不弹;于尘市不弹;对俗子不弹;不坐不弹;不衣冠不弹。”

“一点不错。可知原因?”

“可是疾风声枯,甚雨音拙。”

“还有一点,风雨相扰,有碍琴心抒发。所以不弹。”

“那么于尘市不弹,便是因尘市喧闹噪杂,违了情趣。”

“是及。操琴乃心意抒发,自然要求气定神闲,不可有浮燥之气。就象古人所说:[先除其浮暴粗厉之气,得其和平淡静之性,渐化其恶陋,开其愚蒙,发其智睿,始能领会其声所发为喜乐悲愤等情,而得其趣味耳。]。”

“所以不坐不弹,不衣冠不弹。学生明白了:洁身、焚香、宽衣,求得是一个清和自在的心境。对俗子不弹又有什么说法?”

“琴道之妙,非知音难解。琴人最难得的就是知音,昔时伯牙摔琴,便是因为知音难求。市井俗人,不解雅趣,不识风情,难体琴道之妙,非为知音。自然不弹。”

“知音啊。”颐真默默地念着这两个字,一股陌生的情潮从心中涌出,暖意在怀,竟觉得天下再没有什么能比这两个字更好的了。

帘外虞瑾似也心弦微微驿动,眼神有一刹的迷离。他低头轻抚横放席前的“秋籁”,薄烟中,长长的轸穗轻轻拂动,说不出的婀娜妩媚的风韵。他回魂,浅浅地一笑:“其实,你只要记得琴心二字。乐由心生,这乐,原是与人心相连的。以心来解琴趣,以生命而修心。那么不管身处何境,面对何人,都能清净自然,宽和洒脱,处处都是知音了。”

“老师就是这般么?”颐真细软的低语几不可闻。

虞瑾取琴横膝:“要想学琴,先要识琴。桓谭说神农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广雅》言伏羲造琴;原本是五弦。所以会有[舜弹五弦之琴而天下化]的说法。蔡邕《琴操》说得更细。琴长三尺六寸六,象征三百六十六日。广六寸,象征六合。五弦,对应五行。后来文王、武王各增一弦。第一弦为宫,次弦为商,然后角羽徵,少宫,少商。大弦宽和而温,小弦清廉不乱。琴面上有十三“徽”标记音位,也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论音,有散音七、泛音九十一、技音一百四十七。琴弦长,余音绵长不绝,所以有绕梁之韵。”

虞瑾说着,右手弹出一音,左手按弦的手指下滑数个音位。但听琴音圆柔,渐渐弱化,由实而虚,趋于深远、无限、虚灵。

“原来一个简单的音也能弹出这样韵味。”颐真不禁神往:“不知我什么时候能达到老师的境界。”

虞瑾一笑:“今天我不教琴技,只弹几曲你听。你可知所谓五曲、九引、十二操是哪些?”

“弟子听过一些,却说不全。”

“说来听听?”

“五曲有《鹿鸣》和《白驹》;九引我听过《烈女引》,《伯妃引》《贞女引》《思归引》和《箜篌引》;十二操就只记得《猗兰》《别鹤》。”

虞瑾心想,这学生有趣,曲名都检好听的来记。到底初学,能记得这些已经是不错了。于是解释道:“古时诗乐礼原本不分。五曲里还有《伐檀》《驺虞》《鹊巢》,都出诗经。九引你说对了前四引和第七《箜篌引》。五六为《霹雳引》《走马引》,最后两引是《琴引》和《楚引》。十二操则是:一将归操,当时孔子在赵国,听说宝鸣犊被杀而作。二猗兰操。三龟山操,季桓子接受齐国所赠女乐。孔子欲谅不得,还而望角山作,喻季氏有如龟山之蔽鲁。四越裳操,周公所作。五拘幽操,文王被囚于里时作此曲。六岐山操,同为文王所作。七履霜操,尹吉甫之子伯奇,无罪见逐,自伤而作此曲。八朝飞操。牧渎子作,他被囚行年七十,犹未有妻,朝见野雉飞而有感作。九别鹤操,商陵牧子娶妻五年而未有儿女,父母欲嫁某妇,妇得知此情中夜悲啸,牧子感之,作此曲。十残形操,曾子梦-狸,见某身而不见其头,作此曲。最末水仙操和襄陵操,都是伯牙所作。你认真学琴,不妨也读书,将来演起琴来更加通明。”

“听老师解说,仿佛这十二操都是悲曲。是否琴曲都以哀乐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