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疯的赦大老爷(2 / 3)

加入书签

他们胆子养肥不少。这个时候再加恩?是嫌弃死得不够快,还是觉得他们嚣张得不够久?要不是上皇拦着,他们犯下的那些事,早就得拉出去砍头。废太子的庶子也就是如今的义忠亲王依旧对皇位虎视眈眈,上皇由着他暗地里收拢旧部在平安州练兵,老牌勋贵想要从龙之功,左右摇摆着扶持,给人给银子,贾赦那厮更是将全副身家押上。

大把的银钱兵刃丢进去,收养孤儿从小练起,效果更像是纸上谈兵,只有匹夫之勇。王子腾找得带兵之人,水准着实有限。念起贾赦,陛下心心中多有忌讳,总不愿再提起。他的心思早已向他袒露过,他想要弑君杀亲,为废太子报仇,不配受封恩候,唯一请求他念在昔日情谊,能引贾琏走上正途。昔日闹腾璀璨之人,明明冲动又蠢萌,拉着忠顺到处使坏,在上书房帮他教训那些听不懂人话的皇子皇孙,是难得敬重他之人。问过他,为何要相帮,他说他铁面无私有做贤王的潜质,可以做太子的臂膀,像他这样的王爷连朝堂都上不去,不可能得皇位,但皇族宗室的确要有人排卫皇权。

话过于直白了些。

那时候他名声烂了大街,对兄弟不够友爱,不懂变通,母族妻族都不行,是个十足的臭虫,上皇厌恶他,当他不存在,再有孝心,也弃如敝履。贾赦便是太子的说客,在他最痛苦之时伸出援手。雪中送炭的情谊,他不会忘。

废太子五岁将他带在身边,两人之间情同父子。俱是娇矜之人,又备受疼宠,贾赦可以在废太子面前毫无遮掩,霸道也好、热情似火也罢,都是废太子教的。

尤其是贾赦的祖父母离世后,废太子被视作他唯一的亲人。天家无情,废太子被父皇打压到极尽崩溃,只留下贾赦从旁扶助。逼宫前日,他所有子嗣都在东宫,营造乖顺的假象,唯有常年游走宫廷的贾赦被他训斥打了板子抬回荣国府,因重伤不能下地,这才逃过一劫。那一晚死了三个皇子,父皇气到吐血,贾代善救驾伤重,没多久离世,贾赦的妻儿相继没了,东宫的子嗣几乎一夜间断绝,他犹如失了智般沉寂下去。他的处境跟现在的林如海差不多。

原本以为贾赦会靠上他和忠顺,重新振作,结果却不是这么回事。好似憋着股劲,非要挑战皇权,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想将当年的伤疤挑开,让上皇的仁义之名破碎。

陛下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份难能可贵的情谊,忠顺总说他蠢,却第一回不敢再提起他,怕坏他的事。

平安州这三个字是贾赦透漏的。

四王八公的旧部之中,可靠之人的名单在他儿子贾瑚死后,全副交给了他。如今这些人几乎全是他手底下重用的武将,品性过硬,收回来的边境重城交由他们掌控,暂时能稳住局面,再图谋后续。这份名单,定然是贾赦为废太子精心准备的,贾恩侯的从龙之功要从此处走出来。

这些人他一个没交给王子腾,王子腾手里只有吹嘘拍马之人,除了刚开始跟着老荣国公立下的战功外,边境战事几乎插不上手,徒有上官之名,没有掌控之实。

之后更不知为何,拉拢一些名单之外的人,瞧着便是一路货色。本事不大,利欲熏心,吹嘘拍马,不择手段。

废太子逼宫失败,在于王子腾的泄密,让上皇提前有所防范,孤身犯险设下兄弟阅墙之局,在最后也只是想将太子圈禁,没想过要杀。废太子杀了两个兄弟,在失败后自尽身亡,东宫子嗣全被他灌下毒药,不管告密之人还是跟随之人,全都讨不到好。不争不抢的他一直恪守本份,孝顺上皇,没有威胁好掌控,这才荣登大宝。贾赦应该是恨极了王家的,他最在意之人几乎全死在王家人手里,众叛亲离只剩一子,还受制于人,示弱装傻以求孩儿平安长大。陛下知道,他对贾琏有多重视,表面看起来贾琏是听贾政的调遣,实则犯忌之事贾政从不敢让他去做,也怕贾赦这滚刀肉闹开来难看。舍了银子,舍了身份地位,将四王八公一齐拖下水,去扶持废太子所谓的庶子,那庶子在宫外长大,未得人教导,不善权谋,又无名士相帮,被上皇拉出来跟他对着干,整日沉浸在可以当皇帝的梦中。那份名册交给了他,人员变动逼得王子腾在边境无法立足,想方设法归京,不得不对父皇唯命是从,从而谋夺京畿大营,毁掉父皇手里唯一的筹码。老荣国公手里的京畿大营可以怒斩三王,王子腾手里的京畿大营,俱是酒囊饭袋,勋贵后嗣偷奸耍滑吃空饷,足矣溃散整个大营的军心。御林军培养得当,全在他手。想弑君?他们不行。如今万事大吉只欠东风,一旦林如海憋屈致死,朝堂文臣归心于他,盐政暴露,甄家覆灭,上皇颜面无存,王子腾暴毙,勋贵一个不留,皇权即可稳固。此时若再把平安州的事抖出来,他贾赦身先士卒,带着所有勋贵一起造反下地狱,为废太子陪葬。

他自己给自己定好的结局,只留了荣国府不知事的小辈们一条性命。狠是真的狠,运筹帷幄,学到了废太子至少一半的能力。林家多出进士,荣国公将贾敏嫁给林如海,便是想让他帮助贾家改换门庭。本为贾瑚多添一笔助力,最终便宜了贾珠,间接导致贾老太太萌生取代之心,王家一朝得势,太傅张家被连累罢官,贾瑚这才死在自家花池子里。长子对贾赦而言,分量终究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