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3 / 4)
他记得辛家的大儿子盛哥儿是个极聪明的人,从小念书就十分厉害,有过目不忘之才。
至于辛月这个女孩那时才三四岁大,只是瞧着是个口齿伶俐的样子,比他如今四五岁了急起来却说不出几句完整话的幼弟强出百倍。后来他年年在外走镖,莫说和邻家兄妹,便是自己两个亲弟弟接触都不多了,只是偶尔回家能听到爹爹感叹龙生龙凤生凤,隔壁辛大人是秀才,儿子瞧着竞有状元之才,娘亲则是常把辛月挂在嘴边,说这女童越大越出众,长得好看脑子还聪明,不知道日后谁家能娶到这么好的儿媳。今日和辛月一番交谈下来,张大郎算是信了他娘亲的话,这么厉害的小丫头,才八岁大就能和人谈生意,将来真是了不得。他想着镖局的兄弟们往日里那绸布散着卖也得卖些时日,还得这家裁一些,那家裁一些的,有时剩下的不够做一身衣服的料子便卖不出去了,只得自家留着几块不同花色的凑成一件衣裳穿。
若是有人能一次把他们的绸布打包收了,他们也是求之不得的,只是晚些时候拿钱,这辛大人在潍县不是无名的人物,他家欠的银子,没人会不放心。张大郎想着觉得这事办下来不费力,便从桌上收了那二两银子定金,对辛月说:“行,辛大人的信誉大家都放心的,我吃了午食便去寻他们说,这事肯定帮你们办妥。”
辛月听了心中松了口气,扬起笑脸对张大郎说:“太好了,那就麻烦张大哥替我们奔波了,我娘亲说了日后做双好马靴谢你。”“那可太好了!"张大郎本没想要辛家给什么谢礼,这事对他又不费劲,两家邻居多年关系本就极好的,再说了他今日帮了辛家的忙,下回再来蹭吃的,想来这月娘妹妹也不好意思再小气。
别以为他没看出来,他们刚来时月娘妹妹就是在小气的不想给他们吃那灶房的好吃的,才四两拨千斤的几次转移话题。只是他还记得当年他开始走镖时的第一双马靴,便是他娘亲托了辛夫人做的,那双靴子穿起来挺括有型,不像有些人的靴子,穿几日便软趴趴的,起了褶子堆在脚踝看起来极不利索。
而且不止样子好看,还极为合脚,鞋底软硬适中,走多了也不累脚,是他穿过最好穿的一双靴子了!
可惜那双靴子因为他脚长大了只一年就不能穿了,后来再也没穿到过这么好的靴子。
本来还该客气的推拒一番的张大郎迫不及待的应下了,只是心中还有点不好意思,要是娘亲知道自己帮着办这点小事还收辛夫人的靴子,怕不是又要挥着擀面杖追着打自己了。
他想了想便说:“这回我帮你们跟他们买,下回再去江州,我免费帮你们带绸布回来,只是带不了太多,我们个人的行李里最多藏个两三匹,而且这买绸布的钱到时候得先给我。”
说到这张大郎不好意思的挠头,虽然走镖的收入挺高的,只是他太能吃,一两银子都攒不下来。
“那是当然,张大哥愿意帮忙带都是麻烦你了,怎么好还叫你垫钱。"辛月对这个意外之喜很是开心,按张大郎说的他们一年要跑几趟江州,那这便宜的货源也是稳定下来了。
辛月也瞧出张大郎这般热心,除了因为两家的邻里情谊,也是为了口腹之欲,她今日寻了由头让姑母帮自己做炸鸡解馋,日后更是免不了复制些现代令她魂牵梦萦的美食。
便投其所好的对张大郎说:“日后家里再做什么好吃的,张大哥要是在家定给张大哥送一份!”
张大郎闻着空气里的香味,强压下口水说:“那我日后可得多回家了。”一大一小对视一眼,一起露出了心照不宣的微笑。张二郎保持着安静的听完了全程,只在最后弱弱的插了一句嘴说:“也能带上我一份吗?我明年满了十五也要跟着走镖了,到时候我也能帮你带绸布回来的。”
辛月想就当提前投资了,便大方的点头说:“行,到时候也给张二哥送一份。”
张二郎便开心的笑了起来。
过了一会郭玉娘牵着张三郎一块儿跑了回来,两个小儿嘴角都带着油花,显然是被辛姑母开了小灶投喂了一番,张三郎早忘了刚才的不愉快,活泼的喊着:“大哥、二哥,娘亲喊你们去端菜呢,要开饭了。”辛月便指挥着张家兄弟在辛盛房里支好了饭桌,让郭玉娘和张三郎乖乖坐着等,自己带着张大郎、张二郎去灶房端饭菜。辛姑母见了辛月忙把炸鸡也塞了一块在她嘴里,笑着看辛月鼓着腮帮子吃得香喷喷,问:“月娘梦里吃的可是这个味儿?”辛月咽下嘴里的鸡肉,回味一番才竖着大拇指说:“就是这个味儿,姑母的手艺是这个!”
辛姑母顿时涌起了满足感,跟辛月说:“那就好,月娘你端着炸鸡过去吧,我给你娘亲送了饭食便过来。”
辛月听了想起还没跟宋氏说定了十匹彩绸的事,便自己端了宋氏的药膳说:“姑母端炸鸡先去吃饭吧,我给娘亲送饭去,刚刚娘亲交待了我事情,我正好去回个话。”
辛姑母听了便没争抢,只是嘱咐辛月道:“那好,月娘你慢着些,这有汤水可莫要烫着自己,待会我把炸鸡腿给你留好,等你回来吃。”辛月想着今日一只半的鸡,三只腿,辛姑母早就说了今天给自己吃一个炸鸡腿,她也馋炸鸡腿馋得厉害,便没推让,笑着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