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县(2 / 3)

加入书签

丰盛一点,还拉着师爷小酌了几杯。黄师爷带着一行人走到南宁县的正街上,哪怕已经在这座县城带了好几日,亦然惊诧感叹于南宁县的繁华平和。

华阴县现在只有少数的粮铺现在还在开张,粮价从去年开始就一日比一日高,今年又是一个歉收年,粮价便涨到了令人无法置信的程度。这些粮铺多是华阴县的大户乡绅开设,当然,华阴县的县令也有不止一家粮店,这些粮店里的粗食自然全都来自华阴县的粮仓。

华阴县境内,除了这些卖高价粮的粮铺还开着,其他店家几乎全都关了门,街上的乞丐比行人多,衙役每日往城外抬死尸不下于二十具,高门大户修高墙,闭门户,防止那些饿极了的居民冲撞抢夺。而城外的乡民,要么已经落草为寇,要么已经外逃到其他地方,大部分人都外逃到南宁县,只有少数人还苦苦坚持着,这些人多是自家有几亩薄田的自耕农,他们舍不得自家的房子和几亩薄地在来到南宁县讨人之前,华阴县今年的税收缺口很大,衙役们下乡之后发现逃了这么多人,只好更加盘剥那些还留在老家的华阴县乡民。这让乡民和官差多次发生剧烈的冲突,收税的官吏甚至被暴起的乡民杀了好几个。这些人已经被关到了县衙大牢,但黄县令和黄师爷都知道,这样的事情不能再发生了。悦江府的百姓都是乡野贱民,不识权威,逼迫太过,这些人真的敢手起刀落冲撞衙门,砍了黄县令的脑袋。

为了完成赋税,也为了管理的县府不至于人员流失太过,黄县令才命黄师爷带人将逃亡到南宁县的百姓带回去。

黄师爷和捕头在江府一杯热茶都没落到,张县令也只是客气的将他们送出府,饭都没留,一行人饥肠辘辘。

见到街边不少的食铺,黄师爷他们在打听了价格后,点了好大一桌子菜。黄师爷感叹道:“这么一桌子菜,华阴县现在得不下二十两银子,现在这里不过一两,明明乡邻的两个县,为何差别就如此之大。”黄师爷弄不懂,捕头和衙役也弄不懂,他们吃完饭,纷纷奔向粮铺,想买多一点的粮食回去,南宁县的粮价这么便宜,背回去就能赚好大一笔。粮铺的活计听到他们要买粮,催促道:“愣着干什么,粮票拿出来啊!”黄师爷和差役们傻了眼,“粮票,什么粮票?”伙计翻他们一个大大的白眼:“没有粮票,你们买什么粮食?走走走,快出去,别挡着我们做生意。”

黄师爷和差役认为这是江玄戈暗地里在故意为难他们,又询问了其他的粮铺,这才得知在南宁县买粮的确需要粮票,每人定量买粮,防止的就是有人大县收购低价粮食,再囤积居奇。

粮食买不成,官差们问黄师爷怎么办:“黄师爷,要不我们先回去,禀告县令大人定夺?”

黄师爷道:“就这么回去,县令大人能绕过你我?",黄县令比张县令对县衙班底的掌控要强得多,至少这些人大部分都听命于他。想到黄县令的一贯作风,众人为难,就这么回去的确会被黄县令狠狠责罚。黄师爷道:“听闻那些外地人来到南宁县,要去修路换得吃食,我们去那些修路的地方,我就不信华阴县的百姓敢对我们视而不见。”无论如何,哪怕抓也要抓一些人回去,否则不好向黄县令交差。他们来到南宁县修路的地方,其实南宁县城外现在到处都在修建,不止修路,还修工棚,工厂,砖窑等。

黄师爷带着众人寻到一处人员最为密集的修路段,冲着这些人高声道明来意,并威胁道:“县令大人仁厚,只要华阴县的百姓现在自动站出来跟随我等返回华阴县,县令大人便对你们私自潜逃既往不咎。如有人不听从县令大人的命令,不知悔改,隐匿行踪,县令大人定会亲自来南宁县将你们抓回,到时候你们都会下狱斩首。”

胡麻子一行人从收容所出来,就正好在东段路这边修路,黄师爷带着一众差役过来的时候,胡麻子就看见了,他认得其中那个捕头,往年去他们村收粮就有这人。

他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他参.……",胡麻子的妻子吓得瑟瑟发抖。他们不敢回去,也不能回去,就算真如县令所说,对他们逃匿的事情既往不咎,收了他们的粮食同样也是绝了他们的活路。

胡麻子心鼓跳如雷,握住妻子的手,悄声道:“不要抬头,干活。”,既然南宁县的差爷没有和他们一起来,便表示南宁县这边并没有配合要送他们回去的意思。很简单,因为南宁西安这边登记了他们所有的信息和编号,对照着打饭时记录的编号,很轻易就能找到所有从华阴县来的人。又哪里还用华阴县这些官差在这里这么仓促喊叫。

见无人应答,黄师爷的脸色阴沉起来:“很好,一群泥腿子反了天了!王捕头,你们去抓,之前你们下乡收粮,对华阴县的人总有些印象,只要长得像我们华阴县的,先统统抓回去!”

王捕头和官差们闻言就要上前。

这处从华阴县来的人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一个个面色如土。“放肆!",王捕头和差役们刚一动身,就听得一声爆喝:“竟敢无故在我南宁县修路地段喧哗,无故锁人,拿下!”

这人一出声,监督干活的人顿时集结一处,竖起手中的长枪与华阴县的来人对峙。

“我们奉华阴县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