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璟(1 / 2)

加入书签

次日一早,赵枢往刑部去了一遭。

主管天津刑名的是山东清吏司。

清吏司郎中程何大早便命人清扫衙署,把案犯从内狱里提了出来。人是不久前从赵家送进来的,不过短短几日,便已经脱了层皮,看着已经不成人样儿了,饶是如此,刑部依然没能撬开他的嘴,找出辽王世子的下落。

整个清吏司都觉得面上无光。

尤其是这位新上任的御史大人,还与他的上官刑部侍郎王大人有着不一般的交情。这若让王大人知晓他连这等小事都办不好,他这辈子的仕途恐怕只能止步于此了。

程何小心翼翼地陪侍。

赵枢却不管他的小心思,只问他进展如何。

程何的脸顿时成了猪肝色,尴尬地笑了两声:“此人嘴巴太硬,皮肉也硬,跟没剥皮的老榆树一样,这……这也撬不开啊。”他无奈叹气,实在没辙。

他还要辩解两句。

赵枢没有耐心再听他啰嗦,自顾自地进了牢房。

刑部犯人的待遇比天津牢房好多了,至少很干燥,地上铺有草席,还有一张简陋的木桌。犯人坐在地上,身上伤痕不少,脸上也是,面容已经模糊不清了,一双眼睛却像雪一般亮,而且犀利。

程何下手也狠。

只是没想到这探子的嘴这般硬,半个字都没说。

“把门打开。”赵枢看了眼程何。

“大人……这,这怎么行。”

程何吓得一哆嗦,奈何这位大人耐心实在不多,他犹豫了一瞬,只好立马让人打开牢房。也因此,这位清吏司郎中大人亲眼目睹了一场不见血的审讯。

不过两刻钟,犯人便吐了口。

这位前兵备大人面色平淡地走了出来。

程何围观了半晌,腿脚都是软的,出来的时候狱卒搀了两把,才没在半道上摔着。到底是军中的手段,他没见过,可能也再不想见识了。

他们这厢刚出来,另一头一位主事模样的官吏迎了上来,恭敬地冲他们这边行了一礼,目光确实落在程何身边的人身上。

“赵大人,我们大人说许久未见您,想请您到衙署小叙,喝盏清茶。”

请人的是正是程何的上官,刑部左侍郎王璟。

赵枢刚到衙署内堂的时候,王嗣年正接见完刑部的几位郎中,抬头便见好友背手立着,正静静地看着他。王嗣年面无表情的脸也难得露出一点笑意。

放下手里的卷宗,立马带他往议事堂西侧的值房走去,还让人立马上了茶来。

“你这茶味道苦了些。”赵枢微微地尝了一口,问他是哪里得的。

王嗣年说是一位广西的下属送给他的。那位下属说是自家喝的茶,没有名气,回乡探亲多带了些回来,便分给了刑部的同僚。

赵枢倒是笑了笑。

王嗣年这人很有意思,明明出身世家大族,却一点都不讲究。吃什么都行,喝茶也不挑,为人也疏朗。

“辽王世子已经死了。”赵枢端着那盏茶,目光落在杯中沉浮的茶叶上,说道:“辽王反叛的证据都在他手上,眼下他已经死了,证据找不到,不用过多久,这位王爷就要向皇上发难。”

王嗣年心神一凛,若有所思地道:“他这些年行事越来越肆无忌惮,完全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恐怕这段时日奉京要不太平了。”

“皇上想命我巡抚辽东,我想了想,还有些事未曾办妥,可能要拖延些时日。”赵枢眉心拧了起来,看向他道:“到时候恐怕还要你多看顾她两分。”

王嗣年思索了一下,很快便想起来:“我知道是什么,你的妹妹便也是我的,我自会看顾她……只是你前些时日托我办的事,似乎出了点差错,你家老太太看起来更中意另一个姑娘,颂麒摸不准你的意思,便来问我。”

颂麒便是王家三少爷。

王嗣年的小侄。

赵枢呵了一声,目光有些冷。

王嗣年喝了口茶,倒是明白了他的意思。他看顾的只有那一个,赵家旁的小姐便不归他操心了。至于两家能不能成,也只有看那两个有没有这个缘分了。

颂麒是王家十分不错的小辈,人长得俊秀,文章也做得好,出身无可指摘,算得上方方面面都挑不出错的了。

“看来你很重视这个妹妹。”

不然怎么会向他开口要颂麒,又要在他要巡视辽东之前考量好她的婚事。

王嗣年又让人上了壶新茶来,要了最好的雨前龙井。

赵枢挑了挑眉,没有回他。只拂了拂手,让他不要再忙:“我还要回督察院,下回再喝吧。”他站起身来。

走出刑部衙署的时候,已经接近午时了。

这厢冯僚正接了那位姨太太回府,又见了远道而来的四老爷,才安顿好这些事情,便见周述真匆匆回来。见了他也不啰嗦,只说让他去探探二夫人的口风,看那位夫人是否满意王家的少爷。

四老爷还坐在厅中,冯僚还得去一趟,也走不开。

周述真眉头拧了起来。

他就这么不动,冯僚眼皮子直跳,心知办不成事儿他也跑不了,只能骂骂咧咧使人去内院。

“还说你若有妹妹,得要捧到天上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