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广益(2 / 3)

加入书签

对于这雪橇你们觉得有什么不足的或者说可以改进的地方都得上报给我。”

“什么都可以吗?奴们这样的身份?”

有小宫女怯怯出声,此话一出众人皆是跟着私语。李承乾面色平静:“我以太子的身份许诺,来者不拒。”“何必局限于宫中呢?”

几乎与李承乾的声音前后脚响起,正是下朝后来探望自家太子的李世民。李世民大步走向李承乾。

“关中这样的大雪已是许久没遇到了,更不要说如今国家十室九空百废待\\!J

“按着以往经验,百姓的日子只怕是不好过了。”李承乾瞬间跟上李世民的思路:“用以朝廷赈灾?”“可是这东西目前来看还不稳定,如果要用新工具,以往的路也得重新规划。”

“没有经验冒冒然行事,不仅不妥,而且若是天气太过恶劣,这路中的损耗也不知道是多少。”

李世民打量有些臃肿怪异的雪橇:“说得不错,但一点,长安周围的地形我比你熟。”

“大雪封山封路,啧,有些以前不能绕的地方用上这雪橇便是完全不一样了。”

“虽还不成熟,但这玩意可比马车好使多了。”“倒不知道你何时喜欢上了木工活计,都担得上一句小鲁班了。”李世民调侃一句接着道:“承乾你与吴工匠折腾出雪橇,应该不仅仅止步于此的吧?”

李承乾默认:“冬日雪地的信息传递向来是件麻烦事。”“与我所料无差。”

在运力不大的情况下兼顾传递消息,雪橇便是最好的选择。李世民绕着雪橇转圈,余光瞥见跟在他屁股后头的李丽质和李泰,他好笑,一把将两人捞起又放到雪橇车上。

“哎!”

几人措手不及,苏文茵下意识贴近李承乾,李承乾叹气拉上苏文茵的手。李世民转身就瞧见了这么一幕,他冲李承乾挑眉,但很快就讲起了正事。“还有一个问题不知承乾发现没有,太冷了。”李世民弯腰叩动车夫位置的木板:“你这雪橇比不得马车有遮挡,到时反倒比以往冻伤更多,岂不是得不偿失?”

李承乾解释:“我想过这个问题的。”

“所以阿耶瞧雪橇车的前端高度,刚好可以套缰绳给马,但是人不一定非得坐在马上,坐在雪橇车上同样可以控制马匹行驶。”李世民比对高度:“可以是可以,有马在前挡着,只要不是特别紧急的情况应是没有问题。”

“可怕就怕路途太长。”

李承乾语塞,这确实是他没考虑的。

李世民琢磨李泰和李丽质坐的地方,他按着两个人的身形伸手比划:“你设计的车夫的位置倒是大…冷,不是加衣就是用暖盆炉……李世民眼眸微眯:“能不能在车夫位置下镂空放上炭火保暖?”李承乾一愣:"啊?”

“雪橇下面放火源?”

“这不直接烧起来了?”

这实在超乎李承乾的惯性思维,反而是一边默默思考的吴工匠欣喜拍手:“陛下好主意啊!”

苏文茵左右看看,忍不住俯身耳冲他低语:“就是用铜皮包裹成小炉子,里头放些烧红了的炭,既觉得热又不用担心着起来。且这样一来炭耗得也不会很快。”

有点类似于宋代以后的汤婆子。

果真是没见过雪橇的李世民才能提出这样天马行空的想法。李承乾后知后觉:“那还需要好好固定,若是行驶中滚动只怕会出意外。”吴工匠胡乱点头,兴奋地摩挲着车夫座位下的木板,似乎在测量尺寸。李世民笑道:“吴工匠,打制眼前这雪橇的具体事宜与图纸还需你来指导写就,之后再发送周遭各地衙门,当务之急是赈灾。”“往日大雪灾祸下想要调动粮草货物往往艰难非常,雪橇能缓解一二也是好的。”

“还有,既然雪橇在民间使用,这改进自然也可以向民间悬赏。”“知道的人越多,承乾你这集思广益的法子才越好使。”话落李世民意味深长:“不仅如此,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承乾既然将这叫做雪橇,又是雪又是橇的…”这啥,李承乾一时没想起这话出自哪里,但不得不说他确实抱着雪橇车同样可以在偏泥泞地上也可行驶的想法。

李世民微愣,明显从李承乾面上看出了清澈的迷茫,他忍不住勾唇:“《史记》夏篇章,承乾啊承乾啊,这可是上古先贤禹的出行工具!”“读书不精,被我抓到了。”

李承乾满头黑线,周遭是众人的哄笑声。

“青雀你笑什么笑,别跟你兄长学。”

李世民点点李泰笑得眯弯了的双眼,故作严肃。李泰苦着张脸:“行吧,我这叫做舍命陪君子,阿兄你可得记着我的好。李丽质无语:倒也不必乱用典,阿耶的话果然没说错。李承乾呵呵一笑,突然觉得还是身边的苏六娘子可爱,自家这兄弟都是什么糟心玩意。

腹诽完,李承乾“得寸进尺”:“阿耶,今日我想出去一趟,那家荣德陶坊我买下来也好久没去看过了。”

水泥也该提上日程了,也不知道前些日子叫孙文元准备的材料准备好没有。李世民沉吟:“可以,你想带着青雀丽质甚至还有苏家小娘子我都不反对。”

哎,这么大方?

李承乾歪头。

李世民收敛笑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