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万事俱备,好戏开锣(3 / 4)
小老头儿并未拦他,叹了口气,“跟那帮人守什么规矩,大好年华,都耽搁在这个破楼里面。放心出去,放手施为,方不负一生所学。”
缓缓说着,他缓缓转身,走向了灯火照不到的幽暗之中。
他说给沈千钟的每一个字,都仿佛是给自己人生写下的注脚和诫语。
望着这个明明大才惊人,却最终选择困守孤阁半生的老者的背影渐没,沈千钟深深一揖,转身大步出了阁门。
当马车渐渐远去,阁楼中重回死寂。
似有低低的呢喃哼唱,萦绕在梁柱窗棱之间。
“吾曾见,大漠烟孤风沙苦;”
“吾曾见,群山巍峨长城伫;”
“吾曾见,大河滔滔留不住;”
“吾曾见,金戈铁马百姓哭;”
“却只是,蠹虫嚼透了万卷书,替我走遍了那九州路;”
“屈子离骚葬了楚,孙子兵策肥了那窃国的鼠;”
“太公渭水把那周国助,文种望剑终是羡了陶朱;”
“宫阙万间,都做了古,帝王将相,也化了土;”
“且蘸月光将那断简来补,忽见窗外那少年郎呦,正是梦中我面目;”
“正是~梦~中~我~面目”
在苏州城西的一处清雅宅院之中,正有大批的工匠四下忙碌着。
他们紧急地进行各项的拆除、搭建、移景、造景。
虽然看似工程量不小,但很多东西都是从别处直接移来的成品,比起新造一个园子所费的功夫要小得多得多。
宅院的后院之中,戴着面具的沈千钟坐在椅子上,面前是沈家暗中精挑细选来的昆曲班子。
“自今日起,由我给你们训练,你们之前的那些东西都不要了,就唱这一个新曲子。”
一听这话,下面的这帮人都有些躁动。
搞艺术的尤其如此,你要跟我说我以前的东西都不行,那就跟斩了我的根儿一样,这哪儿行啊!
要不是瞧见这背后东家给得多,我来都不想来呢!
甚至有些心高气傲的,还生出了几分起身就走的心思。
沈千钟自然将这一切都收入眼底,一脸平静,只是让人默默将自己连夜改好的剧目发了下去。
并且还亲自给众人讲了一遍。
对沈千钟这等全才奇才而言,这等事情简直是信手拈来。
然后,整个场子就安静了。
沈千钟淡淡道:“我会给你们分组,接下来的三日,给我没日没夜地练,哪一组练得好,五日之后,新知府到任,卫王殿下和城中官吏士绅都会出席的那场盛会上,就由哪组上台。”
他目光扫过众人,“这是这个曲子第一次在世间演出,谁能做这开山鼻祖,就看你们自己的努力和造化!”
粗重的呼吸声,几乎登时响起。
接下来,沈千钟又对那帮说评书的如法炮制,所达成的效果也一样。
汪直、宋徽、以及小泥鳅等都亲眼目睹了这些,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有着自己的解读。
而沈千钟对整个园子的改造,也让这帮人受益良多。
等回到房间,取下面具,沈千钟又让心腹通知沈霆,等齐政把后半篇的文稿送来,书局的事情也要跟上,这边牡丹亭的曲子一响,那边书局的书就要摆上,晚上几日,盗版的书商,就能吃美了!
时间就在这样一件件事情的安排和推动中,悄然过去。
这些天里,陆十安离开了苏州城,前往了南京赴任;
五队人马启程,开始了真正的巡抚江南;
前来宣旨的董公公并未回京,而是就地接任了苏州织造局的织造太监;
而原本的织造太监杨进也没有回京,而是暂住在织造局,仔细交接之余,按照陛下吩咐,随卫王一道返京。
一桩桩事情之下,一个消息也在沈千钟有意的推动下,传遍了苏州城。
许多经营着酒楼的人,都知道了一个消息。
苏州城中,有一家耗资不小的园子准备开业。
而他们开业的第一天,就要搞个大动静。
据说这家园子背后的神秘东家,了重金,买通了卫王身边那个红人齐政,让他在卫王面前美言几句,将卫王殿下迎接新任知府的酒宴,安排在那家园子中。
没想到那个见钱眼开的杀千刀的居然同意了!
“他娘的,这也太不讲规矩了!”
“据说这齐政就是个破落军户的出身,还曾经卖身当了书童,就这等人,能懂什么规矩!”
“他不懂规矩,这开园子的也不懂吗?!哪有一上来就抢这等场合的!不行,这苏州城,不允许有这么嚣张的人存在!”
“这家到底什么来路,有说法没?”
“不知道,听说好像跟淮上有关系,但也有人说是松江府那边的几个布商,还有说是沈家也参股了。”
“沈家不至于,沈家做事最讲规矩了,他们不会这么做的。而且沈家最近都在忙着搞那个水泥生意,听说沈老爷正在跟朱会长谈着呢,哪有心思管这点小生意。”
“不管背后是谁,咱们这些老几大楼可不能被他们比下去了,这些天都跟手底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