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铜雀梦断熹平续(2 / 3)

加入书签

那少年天子久困樊笼,能托肺腑者,唯有他。

他,亦甘愿成为那与兄长双生的影子……

自此之后,刘方化名为“马元义”,着方士之袍,驾青牛素车,踏遍九州驿道。

以太平妙法收拢人心,与禁中宦者暗通款曲,于诸方势力间筹谋斡旋。

春秋数载,终成弥天之网。

……

曹操缓缓睁开眼,思衬着这份陌生的记忆。

“刘方?马元义?”

倘若按照前世来看……

马元义,黄巾军渠帅,常往来雒阳,与中官禁军私通。

因唐周告密遭捕,被车裂于市,致张角仓促举义,天下遂乱。

……

自光武中兴之后,大汉历代天子,苦世家久矣。

世家之患何也?

兼并田土,隐报赋役,垄断仕进,割据州郡,干政乱朝……

刘宏即位之后。

诛清窦氏,再兴党锢,以宦制士,行三互法,置立新学……

更欲……

“破而后立,方得太平?”

思绪缠绵间,曹操起身,负手立于轩窗之下。

恍惚于苍茫暮色之中,不禁长叹。

刘宏并非无能之辈,以弱龄掌权,捭阖于朝堂之间。

大汉之倾颓不在刘宏一人,实乃大势所趋也。

他死之后,乱世才真正开启。

所谓昏庸无道……

史书之上不这么写,那他们这些诸侯岂不是就成了祸乱天下的千古罪人?

若太平之策得成,破桎梏而重塑纲纪……

大汉之命数,会有转机么?

罢了,想这作甚。

治大国,若烹小鲜,又岂能用此破釜沉舟之计?

只是可惜,这鞠躬尽瘁的刘方,连个名头都留不下来。

最终,史书上只能记载一个被车裂的“马元义”。

轻飘飘的一句“黄巾反贼”,又怎载得尽其中波谲云诡?

想他曹孟德半生征伐,裂土封王。

可终了,不也是困在了世家织就的罗网之中。

正如荀彧之死,不仅仅是因为道不同,更是他与世家之间矛盾激化的牺牲品。

……

曹操抚案静坐,沉思良久,两世之记忆渐渐汇集于一处。

“今为熹平三年?”

“若以建安二十五年来算,也就是四十六年前……”

他记得格外清晰,就是这一年,他被举为孝廉,之后便成了那雒阳北部尉。

然此刻,案头摆着一封从宫中传来的密函:

“雒阳北部尉曹操,曹腾之孙,曹嵩之子。”

“世家欲借其为刀,斩吾等羽翼。”

“当以蹇图为饵,既折此刀,亦儆世家。”

“蹇图虽乃蹇硕从父,但素性顽劣,动辄生事,屡酿事端。”

“然其贵戚之身,恰可执为要胁之柄……”

他指尖划过停在“雒阳北部尉曹操”几个字上。

在刘方的记忆中……

刚刚上任的雒阳北部尉“曹操”年轻气盛,总想着能有一番作为。

尤其是“曹操”常与世家子弟往来,又因宦官之后的出身耿耿于怀。

所以便成了世家眼中,可以利用的绝佳人选。

而化名为“马元义”的刘方,连日置酒高会,款待蹇图。

酒酣耳热之际,屡以言语相激,那些话语看似随意……

却是刘方在算计着如何借蹇图的人头,断了世家妄图操控“曹操”的念头。

也就是说,前世他棒杀蹇图一事,实则是宦者与世家的博弈。

若所记无误,今夜那年少轻狂的“曹操”,便会忍无可忍。

明日,雒阳北部尉不畏强权,棒杀小黄门蹇硕叔父蹇图之事,就会传遍整个雒阳。

曹操握着密函,正思忖间,忽有靴声急叩廊下。

他转身将密函掷入炭盆,霎时蜷曲成灰,火星于眸中升腾。

一侍从匆匆入内,行礼禀道:

“蹇图已醉,正欲纵马闯禁。”

“孤……吾已知晓,退下罢。”

曹操挥袖示意,待侍从离去,他握起案头佩剑。

火光摇曳间,年轻面容忽明忽暗,却掩不住眼底翻涌的锋芒。

不知这新生的“马元义”,与昔日的曹阿瞒相见会是怎个模样?

……

月色朦胧间。

但见一方士装束之人,身披星斗,大步跨出门去。

……

雒阳北部尉府衙前。

彩漆大棒分悬于大门两旁,青赤黄白黑五色赫然泛着冷光。

忽闻一声清喝划破夜幕:

“何人犯禁?”

声如出鞘之剑,惊飞檐角宿鸟。

“尉君,是蹇图……”

值夜小吏跌跌撞撞奔来,垂首不敢仰视:

“他……又在宵禁时分醉闯街口……”

尾音几近淹没在呵出的白气里。

雒阳为京畿重地,贵胄云集,豪强多有违禁。

这五色棒乃特意打造,专为震慑目无法纪之徒。

“蹇硕叔父又如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