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 从僧之路(2 / 3)
。天明大师博古通今是舜地百年难遇的得道高僧,他妙语连珠地为王秀才讲了许多佛家公案。天明大师看到王秀才愁眉不展只听不说,猜想他定是心中有事,他微微一笑问道:“如若老讷所料不错,施主定是为名所困!”
好个独具慧眼的高僧,王秀才心中一震问道:“何以见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困扰世人的莫过于名利二字!”天明大师满脸庄重地说:“施主一身浩然之气且举止高雅,决不是一般的市井小人。不为钱财而愁,那就只能为名了!”
王秀才把自己这些年的遭遇如此这般地讲了一番,天明大师听完后默然不语。王秀才料想大师有话要对他讲,只是碍于他香客的身份,不便讲出来。他说:“大师有何高见,单说无妨!”
“名利富贵皆是过眼烟云!”天明大师眯着眼睛手捋着雪白的胡子说:“冥冥中一切皆有定数,还望施主能看透这些身外之事!”
想想这些年的遭遇,王秀才心灰意冷地说:“我有经天纬地之才却无用武地,处处要受到小人掣肘,心有不甘哪!”
天明大师淡淡一笑指着王秀才面前的茶杯说:“这个杯子的价值就在于它是空的!施主满腹经纶脑子里塞满了东西,怎能为人所用,自然只能闲弃了!”
王秀才似有所悟:“难不成我把自己腾空才能有所作为?”
“古往今来,真正成大器者莫不大智若愚!”天明大师颔首微笑着说:“施主锋芒毕露,一身正气百毒不侵,其结果只能是遭奸妄之徒的嫉妒打压!依施主的性子自然不适合这个追名逐利的世界。凡事有因就有果,这才是施主内心悲愤痛苦的真正原因!”
大师的话句句切中要害,王秀才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天明只是一介身居深山足不出户的和尚,对尘世之事竟有这样独到的见解,王秀才忍不住问道:“大师,怎样才能消除在下心中的痛苦?”
天明大师双手合什念了一句经语说:“做个愚钝的人达到忘我境界,就不会有任何痛苦。正如无讷六根清净,没有名利之烦恼,没有富贵之惦念!”
“我一介凡夫俗子如何能达到大师这样的境界?”王秀才对这个话题突然有了兴趣。
天明大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意味深长地说:“施主与佛祖有缘,达到忘我境界自然不难!”
天明大师说完回屋里诵经去了,只留王秀才一人在客房歇息。庙里地方小,这间客房兼放经书宗卷。王秀才随手拿起本《妙法莲华经》看起来,阅毕他不由得对佛法的博大精深所感动。佛是在拯救世人的灵魂,而他所做的只不过是在拯救世人的肚皮。与佛祖相比,他所从事的事业是多么渺小和微不足道。这个世界只有佛才是最伟大最智慧最值得世人尊敬的,做一个无牵无挂的僧人追随佛的脚步,为世人解疑释惑才是他此生要做的事。王秀才渐渐萌发了出家的念头,只是这个念头像一粒微小的火种深埋在他的心底,需要一个引子才能点燃。竖日清晨当王秀才梳洗完毕准备到正堂听天明大师说法时,突然看到大师手握毛笔正往庙门上写一首诗:
深山藏古刹,有刹却没僧。
清风来扫地,孤月照明灯。
黑龙庙虽小却也被天明收拾得井井有条,他为何要写“有刹却没僧”呢?王秀才不解,问道:“大师难道不是僧人吗?”
天明神色凄然地说:“老讷写得是圆寂后的情形!”
王秀才默然不语,庙里就天明一个僧人,身边连个徒弟也没有。他要是圆寂了,这座庙也只能是孤月照明灯了。看着天明大师年迈的样子,王秀才在心底对自己说,做一个参禅悟道的僧人为芸芸众生排忧解惑吧,这才是你此生的归宿!浑浊的官场已不再适合你,势利的世界已没有你的容身之所!来吧,来这座庙里修行吧。面对清油孤灯,你以后再也不会有烦恼和痛苦!
如同肥沃的土地在等待主人的耕耘一样,这座庙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王秀才。王秀才出家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他当即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拿着刷子刷去了天明刚刚写下的诗句。天明没有生气而是颔首微笑地看着他,他似乎早料到他会有这样的举动。王秀才擦去诗,跪在天明脚下说:“师父,收下我吧!”
“老讷要等的人终于来了!”天明大师心满意足地大笑着回到屋里端出早已准备好的清水和剃刀,开始为王秀才剃度起来。
在天明大师的剃刀下,王秀才半白半黑的头发如同飘落的树叶样一去不回地落在了脚下。王秀才没有丝毫的悲伤与牵挂,刘玉琼母子、刘王坡年事已高的父母如同梦境中的碎片在他脑子里一闪而过。尘世之人都有自己前生今世的因果造化,他与他们尘缘已尽,就让这一切随风去吧。自此以后他要做一个清心寡欲的僧人,守着长灯古庙参禅悟道。佛的世界里没有烦闹,没有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在尘世里他活得太累了,他需要一方净土来净化自己的灵魂。
天明大师握着剃刀意味深长地问着默然不语的王秀才:“老讷是在剃你的头吗?”
“不,师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