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 俄军反扑(1 / 2)
高宁海听了这话。不由得一愣。问道:“什么是比这个简单的事情。”
林远说道:“导弹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分析目标特性。钻地导弹的目标。正是地面的岩石。这和我们钻井设备需要对付的目标是一样的。所以。我希望您能把分析岩石力学性质的经验。应用到钻头的设计中去。”
高宁海点头说道:“我明白了。不管是用导弹侵彻还是钻头掘进。都是对岩石的破坏。从材料力学理论上來讲是相同的。该怎么设计钻头。我差不多想到了。”
林远说道:“钻头的材料。硬度必须很高。我们的发电设备已经在筹备了。等到电弧炼钢炉开始运行。我们就能够生产出高硬度的锰钢。那时。我们的钻头材料就有了。”
林远说道:“大家肯定都想到了。当我们的钻头把地下的岩石粉碎之后。会形成大量碎屑。它们会挡在钻头前面。阻止钻头的前进。所以……”
说到这里。林远转头看向苏争鸣。笑道:“苏老。您的专业就该上场了。”
苏争鸣一愣。说道:“这和我的专业有什么关系。”
林远说道:“钻头后面的杆是空的。钻头上面有小孔。我们需要把泥浆从加入杆中。在钻头下钻的过程中。泥浆就从钻头上面的小孔喷出去。这些泥浆就会带着碎屑从钻杆和石壁之间出來。我们的钻头就能够继续下钻。”
林远接着说道:“这些泥浆可不是随意做出來的。它需要有很好的粘性。这样才能把碎屑从下面带上來。这可是非金属材料的范畴啊。”
苏争鸣想了想。说道:“只要我知道碎屑的组成物质。制造这样的泥浆沒有太大的难度。”
林远又看向周华新。说道:“周老。下面就该您上场了。你需要为这些泥浆设计加压系统。它们要进入几百米深的地下。再返回地面上來。所以需要的压力一定不小。”
周华新说道:“我们可以用空气來推动它们。这样的空气喷嘴设计沒什么难度。不过。我们需要动力。现有的电动机设备。恐怕不足以完成这个任务。”林远说道:“廖明院士正在改装涡扇-30发动机。我让他多改装一台。专门给您使用。您只需要设计空气喷嘴就行了。”
周华新笑道:“有了涡扇-30的帮忙。就沒有什么问題了。”
林远笑道:“那好。材料方面由刘老负责。希望大家尽快完成设计。”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林远命令部队把辽河油田方圆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封锁了起來。成立了石油工业区。不过由于此时石油工业在世界上还处于婴儿期。所以林远并不想让太多的人知道。于是就对外宣称这个工业区是古生物研究中心。林远把石油工业的事情安排妥当。终于松了一口气。自此。电力。石油。钢铁冶金已经初步建立起來。再加上从琉球搬來的无机化工厂。算是为建立现代工业体系打好基础了。
就在林远筹划下一步的发展时。一个师爷送來了一份文书。翻看一看。上面写道:松花江下流普降暴雨。三姓城和拉哈苏苏之间的河水暴涨。河水漫出了河道。淹沒了大片土地。”
林远见到是洪水泛滥。也沒有担心。问道:“造成人员伤亡了吗。”
师爷说道:“大人请放宽心。这一带都是荒地。沒有百姓居住。故此也不会有人伤亡。”
林远心想:“这么好的耕地。就这样白白地荒废着。实在是太可惜了。”突然。一个可怕的念头冒了出來。林远对师爷说道:“我要出去一段时间。无论是谁來找我。都说我病了。概不见客。知道了吗。”
师爷唯唯诺诺地答应了。林远急忙带人赶往三姓城。林远之所以走得如此匆忙。是因为他想到:俄国人很有可能借这个机会反扑拉哈苏苏。
俄国人虽然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被林远指挥部队打得一败涂地。可是他们还是占据了山地的关键据点。其中完达山要塞群就在拉哈苏苏的侧后面。如果那里的俄军出动。很有可能切断拉哈苏苏与三姓城之间的联系。
拉哈苏苏与俄国人的哈巴罗夫斯克只有一江之隔。俄国人在哈巴罗夫斯克囤积了重兵。随时准备反攻。而且俄国人反攻拉哈苏苏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座城池是林远在和俄国人谈判期间。命令部队偷袭攻占的。俄国人一直憋着一口恶气。
俄国人之所以不敢轻易反攻。是因为在三姓城。驻扎着强大的内河舰队。这支舰队因地取名。称为松花江舰队。在原有的四艘俄国人炮艇的基础上。万凌带领吉林机器局的工匠们又新建造了十二艘炮艇。这些炮艇上装备着缴获的俄军75毫米速射炮。火力不容小觑。一但拉哈苏苏有事。松花江舰队可以顺流而下。进可攻。退可守。
松花江从拉哈苏苏的南面流过去。然后向东北方向转弯。向北注入黑龙江。这样一來。不管是完达山要塞的俄军还是哈巴罗夫斯克的俄军。想要进攻拉哈苏苏。都要过松花江舰队这一关。
可是这场暴雨。让松花江舰队无法支援拉哈苏苏。
此时的三姓城已经成了对抗俄军的核心。松花江舰队和第一师第二旅就驻扎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