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20日的更新在这里(2 / 2)
算是亲上加亲了,不必再画蛇添足予人换亲之嫌。
可官陶阳父亲这一支和霍老太君虽还未出五服可也不远了,算不上亲的了。
官父却是个野心十足之人,有能耐却怀才不遇,屡受挫折,一时便想走捷径,一心要求娶的霍老太君的长女。
官陶阳的父亲颇有才华又舌灿生花,终于把霍老太君给哄得让女儿嫁了他。
那后官父果然是青云直上了,只是眼看着太皇太后年迈,霍家一系还能风光几何。
官父不禁忧心,日后自家的荣华富贵,就自作聪明让官家中在朝为官的联名上了一本,请太皇太后还政于祯武帝。
只道他今日这般,他日就算祯武帝不念他有从龙之功,到底也不会再视他为霍家一党的了。
官父这等无利不起早的小人行径,不说太皇太后,就是祯武帝也瞧不上,可瞧在是霍家姻亲的份上,只把官家全员罢黜永不复用,未取他们家的性命。
只是这对官家而言却是致命打击。
官父带着一族回原籍的路上染病身亡,因着官父投机取巧令官氏一族落败,官母霍氏孤儿寡母在族中艰难,不久也散手人寰了。
霍老太君疼爱女儿,爱屋及乌便将那是尚且年幼的官陶阳收养,和霍杙一起养在膝下,有意在官陶阳长成后嫁给霍杙为妻。
只是在霍榷高中探花后,霍老太君起了危机感,觉着霍榷不但有功名在身,且霍夫人的娘家乃堂堂大将军府,反观霍杙身边没有丝毫助力,哪怕日后封了世子怕是也坐不安稳。
外孙女和亲孙子两相权衡之下,自然是亲孙子占优,霍老太君就一句话让官陶阳成了妾。
官陶阳无父无母,官氏族中视她不见,没人替她出头,所以聘书只得既出自霍老太君,又收自霍老太君,不合适,就干脆省下了。
这才导致了官陶阳如今都无媒无聘。
可在那之后,霍老太君对官陶阳尤感愧疚,不由对她就多有偏颇了。
想这些过往,官陶阳自然有怨,只是当务之急是保住儿子。
官陶阳擦干眼泪,道:“如今再说这些也无用,俍哥儿才是首要。我当有老太太护着,俍哥儿自是安全,现下看来,到底不如我在时周全。”
郑婆子也止住了眼泪,抬头看官陶阳,“奶奶想怎么做?”
官陶阳忖度了片刻后,“自然是得先出去再说。”
此时在漱墨阁,袁瑶正给那七个新得小丫头起名。
宫嬷嬷不愧是从宫里的出来的,那七个小丫头被她调|教像模像样了。
宫嬷嬷指着一个年约十五六的丫头,道:“回二奶奶,这丫头叫大丫,手脚重些却难得用心。主子爱吃毛尖,她绝不端龙井来;主子要是贪凉,她手里绝不少斗篷披肩。”
袁瑶坐靠在炕上,看着这丫头,方脸杏眼了,肤色偏黑,却有一头柔亮乌黑的头发,便道:“那以后你就叫青丝吧。”
丫头愣了下,因她知道在这位奶奶身边的大丫头就叫青素,还曾有个丫头叫青玉的,如今她也得个青字打头的名儿,是不是意味着以后就在袁瑶跟前伺候了? 宫嬷嬷推了推她,“傻了?还不快谢恩,以后可是跟着青素一道伺候二奶奶的了。”
果然,青丝大喜,跪地就一通磕头。
宫嬷嬷这才又指出那日给霍榷郑爽开门的丫头,“这丫头实心眼,说她不好就一股劲的非要学好,孺子可教。”
袁瑶看去,果然见那丫头眼中有股倔劲儿,但样子却长得青涩得很,便道:“你以后叫青梅吧。”
按镇远府的规矩,老太太身边配有贴身伺候的一等大丫头四个,负责斟茶倒水针线活的二等丫头六个,三等丫头也是六个,下头粗使的小丫头十个,余下的媳妇婆子若干。
到了太太这层,一二等丫头都一样,余下的比老太太少三分一。
接着是奶奶们,一等丫头同样是四个,二等丫头以下的比老太太的少一半。
最后是姨娘们,就三等丫头两个,粗使的丫头、媳妇、婆子居一个院子里的姨娘们共用。
如今袁瑶有了青素、青丝、青梅,再点一个就够了,只是这时外头来回说左姨娘来了。
左姨娘的哥哥曾是霍荣属下,如今官拜宁武关总兵,平日里左姨娘孤高自诩,目下无尘,和谁都没多少交际。
和袁瑶更不过是那日给霍夫人晨省时见过一面,且那一面连相谈甚欢的边都挨不上。
所以左姨娘的忽然到来,便有些匪夷所思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