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千难万阻(1 / 2)
钱不是万能的。但人的生存需要钱。创业更需要钱;如果你不想做钱的奴隶。必须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业挣钱。
“是啊。段祺正戳然地想起一句话。“世路难行钱做马”老“钱”出了马。什么事情办不成。崔禹老板办厂多年。看他精明能干的样子。公安局里不会沒有关系的。听炮工师傅也讲起过。老板交际很广。他说不认识我们镇派出所的民警。那公安局里的人他一定认识。如果他认识公安局里的某个领导。还不是一个电话就解决了。
关键是在于老“钱……”
段祺正和崔禹老板的炮工师傅关系很好。上次沒有碰到。因为炮工师傅刚好回家去。实在遗憾。
炮工师傅听了段祺正讲述事情的经过。马上说道;“你放心。老板认识局里领导。问題不大。晚上我和你一起去见老板。”
事情总算得到了解决。花了多少的钱且不说。但写了一份保证书。段祺正本人报考了。。爆破员。
轧石场筹建工作即将完毕。破碎机。震动丝。丝板。等东西。段祺正都拜托崔禹老板联系。
炮工师傅提出建议说;“如果接电。又需要多花好几万元的钱。另一种办法是用柴油机。但用柴油机也有很多的不便。马力有限。对再扩展有影响。其次。还很难搬上山去。再者。柴油机需要有内行的师傅专人看管或修理。工钱支付也很昂贵。”横算竖算总觉的不适宜、不合算。于是决定接电。
可是。接电的麻烦事更多。竖立电线杆。要过道好几个生产队的农田。自己队里还可以商量。别的生产队疏通就难了。有故意刁难的。有明敲竹杠的。有干脆不同意的。千难万阻。
段祺正用香烟开路。像雪花片一样逢人便发。苦口婆心。恳求。上门拜访。除了答应他们提出來的条件之外。别无选择。
最后的最重要一关。就沒那么容易过了。那就是。。资金。
迫于眉睫。段祺正硬着头皮來到老支书家。请求他做贷款担保人。老支书上了年纪。又一贯胆小。他身为村书记。自己也承认是个摆设。当村书记这么多年。沒有经手过上万元的现金。段祺正出口贷款四十万元。把老支书吓破了胆。
老支书看出自己的女儿对段祺正有好感。处处帮着他。有了提防。开始警惕起來。把村里的公章严密收藏好。还不放心。亲自到信用社去关照。“沒有他本人签字。就算盖了公章也不能算数。”
施玉容知道段祺正暂时不需要用贷款的资金。就把这事给搁了下來。她每天忙着复习功课。准备着复考。早把此事忘到了九霄云外。
段祺正上门找老支书。其实就是找施玉容询问。刚巧施玉容不在家里。事到如今。已经火烧眉毛啦。时间就是金钱。于是。他便直接向老支书提出贷款一事。
上次。段祺正提出要求贷款。并且请求他做担保人之后。老支书的心一直就悬挂着。因为他得知段祺正已在动工开山。这一天迟早会到來的。老支书很清楚。段祺正要贷款。除了自己做担保人。确无他人。毕竟他还是一个处出毛儿的黄毛小子。沒有社会关系。从那时起。如果外出。他就谨小慎微。只要看到段祺正的人影。他宁愿大不做、做小。远离避子。唯恐回避不及。怕的就是纠缠他作担保人。今天他果然找上门來了。心里虽然有所准备。心还是怦怦直跳。一个堂堂村书记居然怕一个黄毛小子。说出去真是惭愧。
回首忖度。自己当了十几來年村书记。沒有业绩可言。愧对于村民。他的心是善良的。只是力不从心。他也多么希望本村出个能人來力挽狂澜这个烂村。
段祺正起初提出开采矿山。办轧石场。老支书顿感非常错愕。嘴巴虽不讲。心里想。年轻人想创事业精神可嘉。但不能浮想联翩。好高骛远。欠考虑。不切实际。究其原因。交通不通。或且需要巨额投资。后來得知段祺正已经开始竣工。而且根本沒有请师父。都是自己干的。他更惊愕了。看在他死去父亲的面上想上前奉劝阻止。不要劳民伤财。这钱是挑雪塞井。泥牛入海。不要太傻了。
老支书经过深度旋思。决定先暗访。悄悄爬到山上进行实地勘察。这才使他恍然省悟。茅塞顿开。豁然开启;“对呀。陆运不行。可以海运。”我怎么把后面的大海给忘啦。而且。他打听到海运远比陆地面积要广。运输费又便宜。自己真的是老了。
这时。他不得不承认段祺正这个年轻人胆识过人。魄力超群。高瞻远见。从那时起。他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老支书对段祺正开采的事儿暗暗地关心起來。拐弯抹角地打听着工程进展的状况。从中所发生的每一件事;与通北村辛家兄弟打架。混混敲竹杠。及被派出所责令停工。等等。所发生的事儿。段祺正都能认真应对。及时处理好。他打心眼里佩服。
作为一个村书记。对村民大胆的创业精神应该要予以大力的支持。这是在为我们岙海村争光。领路。开路先锋。是个好兆头。
老支书心里虽则早有准备。当段祺正直言不讳地提出要贷款之事时。他却支吾搪塞。心里怦怦直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