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章,对峙西集的失利(1 / 2)
与南线孙武师团的胜利进军相比。西线行动的军团主力的战果丝毫不逊色。因为深刻教训的缘故。中国军队的行动异常小心。各部队的警惕性很高。因此沒有在和俄军遭遇之前遇到什么麻烦。
两天后。中俄两军遭遇在西集镇外的一片原野上。一开始。战斗就很激烈。
徐竹师团在前沿的正面。张德成师团在左翼。曹福田师团为右翼。军部等在中间位置。警卫旅等附属部队为总预备队。总部队接近十万。
在炎热的天气里作战。真是艰苦。戴着草编帽的中国兵集中起來象一大片活动的茅屋。因为急行军和构筑工事等消耗体力巨大的劳动。使不少士兵发病。部队的非战斗减员非常严重。
最严重的一个团。部队减员三分之一。
各部队军官纷纷向上级反映这个危险的信息。军部等也发出了情报通讯。要求各军官部队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官兵的身体健康。还提出了一个口号。身体健康就是战斗力。
后勤部分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当时士兵喝的水多是生水。尽管未遭遇大批污染的河水就是天然的大水窖。可是。在热天最害怕的就是闹肚子。身强力壮的那么一个大铁疙瘩。拉上几泡稀奇东西就瘫软无力。成了病号。
后勤部分紧急动员。给战士们生火做饭。还大量烧开水。部队官兵的取水设备还是很原始的水葫芦。等烧开了水凉装进去。
热天行军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最容易引发瘟疫。而在那时候。落后的医疗条件根本无法救治大规模的传染疾病。所以。富有瘟疫防治经验的栗云龙等现代坦克老兵。就吩咐部队多准备甘草。绿豆等清凉解暑。和气补中的药材等。栗云龙进而提出了简易茶水的制作方法。将茶水大锅烧开。添加冰糖等物。凉制后灌溉给每一个士兵。同时。这次夏季攻势。也使栗云龙进一步认识到改革落后的医疗条件的必要。加强了医疗卫生工作。但是。所谓的加强。主要是强调。鼓励。派出二十几名老坦克兵。征集地方上的所谓名医。进行机构和人员的整合。观念思想的更新。加紧现代医药的研制。还有。把这个消息通报到奉天。要求参谋长欧阳风加紧督促监制。部队最需要的有医疗用酒精。抗生素等。
徐竹师团的前锋部队约一个营。和俄军遭遇在一片庄稼田间的小道上。他们很早就相互看见。然后从容的布置兵力。
俄军也展开了阵势。基本的形势为前面一个师团。后面一个。长条形蜿蜒前进。只是因为地势的局限。双方沒有将部队完全拉起來战斗。
长达四千米的战线上。双方投入了一万余人的兵力激战。一个无名的小土坡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栗云龙的计划是彻底消灭该路俄军。故而。要以兵力试探他们的战斗力。毕竟。在柳河一带作战的俄军战斗力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他觉得。要彻底歼灭敌人。单靠普通部队作战。代价太大。因此。在等待着孙武师团作战序列里的坦克分队。
自所以这个穿越而來的坦克残队。能够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还保持着活力。与其坦克兵们对自己战车的热爱。平时的贴心保养维护有关。再说。有好几个月里。坦克一直在奉天城里休息。某些最容易老化损坏的零部件因此延长了寿命。加上穿越时的部队本身就携带许多保养物资。润滑油。零部件等。才使这支本该报废退役的坦克军团。得以继续为国家效劳。
如果不是拥有坦克武器。栗云龙个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挽回。沒有一点儿底气。须知。在一个腐败无能的政府统治下。在地方形同割据的国家里。要组建一支大军去对抗强大的俄日等列强。无异于痴人说梦。其实。坦克的作用只要是心理精神上的。在乱世和末世。一个国家的崛起与复兴更需要的不是物资和人力。而是精神信仰。所谓凝聚力。这时期的坦克。虽然沒有了炮弹。仍然是强大的兵器。在历史上。一九一八年的秋天。英法等协约国家利用四百五十辆坦克出击西线。将德国战线很快就撕破。大批大批的德国军人被从未见过的。打不死的钢铁小强吓晕了。沒几个星期。就有二十五万人投降。德军在西线的对峙事实上瓦解。
激烈地战斗在继续。中国军队一个连发动了波次冲击。松散的兵员拉开了距离。一面射击一面冲锋。然后。无名小高地后面。是其他中国军队。
中国军的一名团长一面观测俄军动向。一面指挥部队攻击。
俄军的火力一般。机枪很少。主要是步枪的弹雨。俄军坚守在那个高坡上。居高临下的射击效果很明显。
一个连队的伤亡很重。被迫撤离下來。另一个连队接替着仰攻。
“我们的目标是以纯粹步兵的势力拿下敌人占据的高地。”团长并不是喝高了酒拿官兵性命开玩笑。而是要执行军部和师团部的一项指令。
战斗进行了半个小时。俄军坚守住了阵地。中国军攻击失败。
阵地上。在三百米距离。宽度达四百米的范围内。散落着中国官兵上百具尸体。模样各异。十分惨烈。
在中国军队撤退以后。俄军高坡部队冲出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