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四章,(2 / 2)
先后毁灭的农田。村庄。只要沒有人來的。新军都负责管理起來。
他们做得很粗糙。万事开头难。可是。劳动力是不缺乏的。这就辛苦了国际主义精神大发扬的俄罗斯人了。
曹师团一直在这里待了四个月。然后才开拔到哈尔滨整顿补充。不过。这一带的农场一直延续了下來。成为建设满洲的一个样板。再以后。曹福田成为中国新军的农业部负责人。先从黑龙江的黑土地上开发。把这一带建设成为中国新军稳固的粮食和工业原料基地。他成为中国农业的一个标志象征。也充分地论证了。义和团绝对不是那种混混们组成的乱民。而是中国最富有建设性。最顽强最智慧的一部分民族精英。所有对义和团的污蔑之词。都是那帮子吃饱了撑得蛋发痒的家伙们的邪恶窟窿里喷的粪。
在第六天上。栗云龙忍耐住伤痛。带领五个师团出发。虽然师团数目增加了。其实人数是大大减少了。联想到从哈尔滨出发时十三万大军的豪华阵容。军官们不由得鼻子发酸。可是。战争毕竟取得了一步步的胜利。俄军八十万大军已经折损过半。只剩下一支库罗巴特金的三十万人还肆虐在哈尔滨地区。那里。列宁的人民军一师。段大鹏的一师团。白强的六师团。正在和俄军周旋。加上哈尔滨地区的军队。中国新军目前仍然有十万。对待俄军的部队。虽然依旧悬殊。可是。如果考虑到俄军的运输部队之艰难庞大。占领地区的防备兵力。真正能够机动作战的要再刨去四五万人。
胜利已经触手可及。清晰在望。
两万名伤病员留在曹福田师团处。等候情况好转。先将轻伤员随部队西南转进。然后再看重伤员的情况决定去留。政委的医疗队留下了一半照顾他们。
坦克部队因为燃料耗尽。只能留下坦克。考虑到坦克兵的宝贵。军部沒有让他们随军作战。而是也留下來休整。去照顾伤兵。同时。对一些轻伤员进行坦克知识的教育。
沿着松花江的北岸迅速西进。中国军队的主力军四万用了数天时间道道地地柳河渡口。然后在这里渡过了松花江。向江岸南挺进。炮兵部队制作巨大的木筏。将大炮千辛万苦地运输过江。
要将所有的大炮拉过江。真是一项奇迹。好在还不到阴雨连绵的秋季。降水不多。江面狭窄。一片片树林被砍伐制作。拖拉到渡口的江岸。本身就令人惊叹。那场面实在太壮观了。
在官兵们的怒吼声中。高亢的号子声中。大炮的木筏前有对岸的士兵绳索拖拉。后有士兵奋力地划桨。才徐徐南进。
事故也发生过。好几架木筏在途中散了。将三门巨炮搁置在江心废掉了。
但是。炮兵军官们不甘心。他们派人潜到江中。拴了更多的绳索。将沉水的大炮硬是一步步的拉上岸來。令人称奇。
过江的部队。稍加整训。就向南疾进。因为这一带的地理形势在地图上都有明显的标记。又有本地的官兵引导。他们的行进十分迅速。在当地百姓的情报检索和通报下。新军能够及时掌握俄军在这一带的驻扎运动情况。
出江岸渡口南下十五里。他们就在一片村庄里遭遇了俄军的右翼防御兵力。
在一片村庄里。出现了俄军的身影。中国侦察部队潜伏进攻。一举成功。将一个连队的俄军击败。击毙六十余人。俘虏十三人。俄军溃退。
村庄很小。只有五十户人家的样子。居民完全被俄军驱逐。
目前。新军主力面临着一个新的选择。向西南。是宾县。向东南。是宾安。是直接抄击俄军的哈尔滨城下的军队。还是进一步向东。捅进俄军的运输线上。切断他们的生命线。是一个重大的问題。决战还是游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