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章,隐形国家(1 / 2)
兴一利必得一弊。俄罗斯人得到了惊喜的军事政治战略利益的时候。受些煎熬不过是正常的代价。被原配夫人捉奸在床。一顿劈头盖脑的臭骂是免不了的。但是。还好。俄罗斯人可以指着泼妇雪腻腻的肩膀上小吊带的位置。大喊一声。小心狼。就可以将她吓傻。然后使她激烈而狂热地奔向自己的怀抱。再续人鬼未了的前缘。
一番国际冲击波过后。俄德联盟正式形成。法英两国逐渐认同。欧洲的大国开始审视自己的内部矛盾关系。有意识地加以解决。因为。他们确实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危险。可怕的天敌。虽然它不在她们**的脊梁后面。那种威胁的感觉却也差不了多少。
中国新军的横空出世。大败俄军。速胜韩国。使欧洲大国再一次领略了栗云龙旋风的厉害。八国联军的雏形再次酝酿。德俄联盟成为最佳的契机。
这种危险确实浓郁了许多。尽管中国新军从來都沒有忽视这一点。可是。也只有在德俄联盟正式宣告出笼的时候。栗云龙才更加痛苦地感觉到。要相信欧洲人对上帝的虔诚。除非相信猪真的会上树。而且。其技巧比人更佳。
栗云龙立刻指示王梁的军事情报部门。分析德国突然番脸。要和俄国结盟的真正含义。分析的重点不是欧洲政治。也不是日耳曼人。条顿武士的性格。而是德国的军事装备问題。凭借着直觉。他感到。德国人在坦克的仿造研制方面一定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现代坦克的研制当然困难。要在当时立刻就制造出來一辆标准的99式。就是累死所有的德国人也不可能做到。因为许多科技。材料。理念还未诞生。第三代坦克和第一代的差距不是军事小白们耍点儿小聪明就能弥补的。不过。要制造出装甲的会移动的车辆。在德国世界一流的工业制造能力下。困难微乎其微。
王梁受命。立刻组织调查。但是。困难重重。毕竟德国远在上万里之外。交通之不便。人员渗透之艰难。都在短期内无法克服。新军的德语人才只有十几位。还是在和鲁登道夫等人打交道。自然磨练出來的几位翻译家。
王梁想了很多的办法。这位年轻的局长绞尽脑汁。派遣了一些人手去监视德国驻扎在天津城的公使凯特林。虽然由于监视器材的落后。情报人员的活动非常困难。但还是想方设法去执行任务。
栗云龙给王梁的时间是半个月。王梁给部下的时间是十天。但是。他们俩人谁都知道。这十天时间也许什么消息都打听不出來。
在军事情报局启动了对德国人更多关注的同时。栗云龙已经行动了。他招集了高层的军事会议。通报了德国和俄罗斯的结盟消息。并且要大家一起研究讨论时局。构思未來的对外政策。
会议连续开了三天。并沒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结论。但是。大家都交流了信息。熟练了国际背景。也进一步明确。中国新军目前面临的困难和危险。加快经济建设。尤其是军事重工业的优先发展才是至关重要的。
会议期间。栗云龙却突然得到了王梁情报局的消息。他中途退出会议。在秘密地方接受了情报人员的报告。
军事情报局的通讯能力是很强的。专门配备有秘密的电报系统。其发报的密码也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最先进的。天津來电。潜伏进入德国公使居住区的情报员一号报告说。最近一段时间。德国公使的情绪非常之好。气焰也非常嚣张。他曾经树立起大拇指对警卫说。德国军队现在已经是世界最强的军队了。不用再惧怕任何人。德国人雇佣的厨师是本国人。但是厨师雇佣了两名助手却有一名是老实巴交的中国人。那人得到了通知。可以结算工资。准备走人。
王梁分析说。这意味着德国公使已经知道了若干德国国内的情况。也许。德国的外交使团要撤离中国。既然俄国是中国的敌人。对手。德国公开与之结盟。自然是加入了反华的阵营了。德国人的自信。一定意味着他们在军事科技上的某种突破。很可能与坦克有关。再者。德国人有可能立即就采取对华强硬步骤。甚至是联合俄国的对华战争。
栗云龙嘉奖了情报人员。让他们继续监视和分析。他赞同王梁的意见。反正。对待德国。沒有必要那么耐心了。
中国新军固然需要时间來发展经济。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外援。资金和技术。但是。所有这一切。如果不能以本国的实际为依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信念和实际行动为基础的话。一切都是扯蛋。天上从來不会掉馅饼。外国自己技术的利用在带來相关利益的同时。也自然有其必然的弊病。所以。核心的技术。主要部门的本土化管理权限。都是临界点。德国人曾经是中国新军唯一的利用外來物资技术的窗口。现在。却不得不关闭了。因为。心怀叵测的合作双方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己的要求。不那么需要对方了。
中国新军从德国人手里进口了几十套设备。而且花了不小的价钱。这也是奉天城财政紧张和大力开拓资金渠道。甚至因此展开所谓的“洗劫天下”计划。这些设备包括。石油的开采和冶炼。子弹炮弹的生产机器。若干精密机床和大型机床。还有大量的零部件。这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