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章,德国的智慧(1 / 3)

加入书签

关于德国公使凯特林勋爵在大清帝国的天津城。也即直隶总督区的首善之地被一群满洲新军官兵殴打并且致伤严重的事情。确实是一个严重的政治事件。无论对于满清帝国。满洲新军。还是德国。俄罗斯。日本。等等国家。都有重大的意味。

被监视居住的德国外交团人员总共有七十多人。含两名参赞。三名高级秘书。一名武官。若干名警卫人员。一些家属等。最高领导人自然是公使大人了。被包围形同监禁的日子是痛苦和屈辱的。这种情况被原封不动的故事基调。添油加醋的叙述技巧。在长篇大论的电报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渲染。

确实。即使不用文学手段。春秋笔法。中国新军也够恶劣了。公开侮辱一个西方大国的外交官。让所有的大国。都开始谴责中国新军。

德国政府自然是第一个强烈地抗议的了。首相亲自出面。召开记者招待会。向各国政府揭露满清帝国某部军队的野蛮行径。进而言之。将满清帝国宣扬为祸害世界法则的恶魔。政府还开动了各种各样的官方机器。对满清帝国。满洲新军进行了义正词严的声讨。柏林城召开了二十万人的官民大会。头面人物纷纷上台演讲。就连号称社会主义政党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都鼓动成员参加保卫德国尊严的大会。甚至干脆鼓励工人和党员参加德国正规军。以准备将來的对清战争。会后。德国人还举行了著名的柏林之春群众示威游行。前面是军队群众。数万军队列队。携带武器大阅兵的架势。后面是其他各色人等的乌合。游行的人数多达四十万人。

在德国各地。都因为外交官被羞辱的事件而愤怒了。按照鲁迅先生的用词风格。应该说是“出离”愤怒了。许多城市模仿柏林的形式。发动群众。煽动对清帝国的仇恨。

所有这些事情。都发生在德国街道凯特林公使被殴消息传播到的第二天。第三天。因为时区的关系。德国有更多的时间來消化理解这样的问題。从而做出激烈的反应。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也许是这几天脾气最大的人。他穿着一身大元帅的戎装。腰间挎着战刀。别着小手枪。活象一个临战的前线军官。在宫廷里健步如飞。杀气腾腾。不管是谁來请示汇报什么的。都要用冷酷的目光狠狠地盯他几秒钟。直到那人俯首示弱。

“不要说这些费话了。回去准备你的战马和军装。还有战刀。步枪。将军。只有拳头和牙齿才能让野蛮而愚昧的满清帝国知道德国的威力。”

“不要这样。立正。向后转。”

皇帝用军队中的口令來处理国务。让宫廷中的行政效率提高了许多。凡是不符合皇帝意愿的人。包括文官。女官。都被皇帝的军令修理得晕头转向。

“我们应该立即向满清帝国宣战。”皇帝挥舞着胖胖的拳头。教训着脸色铁青的大臣和将军们。“海军舰队立刻集结起來。向西太平洋地区运动。集结在胶州湾的分舰队立刻冲向天津。只要有可能。立即用炮火去警告清国人。”“还有陆军。参谋本部的计划要修改。我们要调遣一支最大的海外远征军。去东方。去亚洲。去满清帝国。我们要彻底地打败满清军队。将他们全部杀死。一个也不留。那个小辫子的尿床皇帝和他那个阴险的老妈。都应该被逮捕和处死。”

皇帝在几天之内。颁发了无数个严肃的命令。其主題全部是针对中国人的。

“这简直是在殴打我们全体的德国人民。在殴打我们每一个人。也包括朕。也包括你们。”

皇帝的想象力肯定十分丰富。而且。“通感”的能力很强。想象到凯特林的悲惨模样自己的脸好象立刻就肿了起來似的。

德国首相皮洛夫很有些矛盾。甚至有些暗暗的喜欢。因为他是温和派。尽管在对外扩张的问題上。毫不犹豫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家伙。德国参谋本部的那群元帅将军们要求和俄国的联合意向已经酝酿得很久了。付诸实施的谈判步骤进行了好几轮。得知了情况的首相曾经极力反对。他认为。这会刺激中国新军。得不偿失。可是。皇帝和将军们都不听他的。就连内部大臣们也对他很不满。现在。中国新军强烈反应。正是他的见解得到了验证之时。一种得意在心目中悄悄地起伏着。

不过。他承认。目前采取的方针基本上是对的。那就是。疏远中国新军。竭诚对俄友好。

从德国的战略环境來看。是不太舒服的。法国和俄国。都是世界上一流的陆军强国。尽管俩国家在四十多年來都先后遭受过严重的挫折。可是。元气和实力都在。战争的潜力大的令人发指。

一九零零年夏天到一九零二年的春天。俄罗斯遭到了中国新军毁灭性的军事打击。百万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的消亡。已经宣告了俄国在欧洲发言权的取消。它的力量对付中国新军尚且不足。面对虎视眈眈。素质极佳的德军來说。自然形不成多大威胁了。至少在二十年以内。

德国可供选择的对俄关系策略有很多。但是。最贴切合理的就是伸出援助之手。趁机改善关系。

德国从來不愿意面对多线作战的窘迫局面。在王朝战争统一的过程中。伟大的俾斯麦先生在欧洲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